到了1970年代中期,迪斯科风靡一时。它出现在电视舞蹈节目如Soul Train 和汗流浃背的Studio 54舞池中。音乐似乎吸引了每一个人,从Michael Jackson 和Stevie Wonder,到Earth, Wind & Fire 和Diana Ross;即使是那些最受欢迎的放克和灵魂音乐的传播者们也在尝试迪斯科的四拍节拍、起伏的低音线和有节奏的吉他和弦。这种律动也吸引了钢琴家和乐队指挥Herbie Hancock。到70年代末,在Sunlight的开场曲《I Thought It Was You》以及1979年恰如其分名为Feets Don’t Fail Me Now的专辑中,这位爵士巨头几乎放弃了他熟知的风格,径直投入到迪斯科和其他形式的电子舞曲中。对于那些关注Herbie的人来说——从60年代初作为Miles Davis Quintet的钢琴家,到70年代初作为The Headhunters乐队的领军人物——这一转变并不令人惊讶。在他独立音乐生涯进入約20张专辑时,Herbie仍在探索,仍在混合各种风格,希望创造出新的风格。作为一名持续创新者,他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到1980年,赫比被认为是一个爵士乐偶像,这是他在前二十年中获得的头衔。1940年出生于芝加哥的他,是个神童,11岁时与芝加哥交响乐团演奏了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到了高中,赫比开始演奏爵士乐。1960年,他被爵士乐巨匠唐纳德·伯德发现,伯德邀请这位年轻的钢琴家参与一些录音工作。他与伯德合作了两年,1962年,赫比签约传奇爵士乐厂牌蓝音唱片,并发布了他的首张个人专辑,Takin’ Off。1963年,迈尔斯·戴维斯将赫比引入第二支迈尔斯·戴维斯五重奏。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个乐队发布了历史上最受欢迎的爵士专辑之一——包括E.S.P.、Sorcerer(VMP Essentials #60)和Nefertiti。赫比也是戴维斯在60年代末转变风格的重要一员;他在专辑In A Silent Way上弹奏电钢琴,这张专辑标志着戴维斯备受赞誉的电声时期的开始。赫比不久后成为了独立明星;他组建了一支名为The Headhunters的乐队,并在1973年推出了一张名为Head Hunters的专辑。这是一张爵士与电子放克的疯狂融合,成为第一张销量突破白金的爵士专辑。观众越来越多,粉丝们从远道而来聆听赫比独特的黑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不再依赖传统爵士乐。它融合了迪斯科、放克和其他东西。
赫比进入1980年时,就像他在70年代末时一样——创作旨在激烈运动的音乐。Monster于1980年3月发布,此前他曾在日本停留,这又是一部迪斯科的尝试,然而该专辑的声音更加时尚且都市化。迪斯科正在走向衰退,因为在芝加哥的科密斯基公园,数以千计的摇滚乐迷在场地中央引爆了一盒迪斯科唱片,象征性地杀死了迪斯科。尽管这一行为具有象征意义,但它代表了某些粉丝的观点,他们希望他们的音乐更加粗糙,更像车库音乐而非夜总会。示威活动的效果有些微妙:迪斯科很快淡出了公众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复杂的声音,不再那么欢快。Monster比赫比70年代末的专辑更加光鲜,适合在欢乐时光或烧烤开始时伴随摇摆而舞。而迪斯科本意是为了维持派对的气氛,而这种新声音则意在减缓节奏。这是冷却下来后的音乐,是为安静沉思而制作的耳机音乐。或许在那个时候这是必要的:1980年,美国正面临经济危机,而在其阴影下,一位转行的演员兼政治家罗纳德·里根正在竞选美国总统,借助他的涓滴经济学和精彩的口号,他希望让国家“再次伟大”。
在Monster之后,赫比再次换档。在1980年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Mr. Hands中,这位先驱重新审视了他曾凭借爵士放克风格获得成功的混合音乐,但并未过于依赖这种美学。到赫比的第30张录音室专辑之前,所有专辑都与某一特定流派或情绪息息相关,但在Mr. Hands中,这位音乐人接受了新技术(Apple II计算机),创造出同样熟悉且前瞻性的专辑。《Sunlight》和《Feets Don’t Fail Me Now》这样的唱片受到主流市场的影响,并未完全捕捉到他的本质。赫比知道如何取用流行的东西并赋予它新的生命,但到70年代末的时候,他的音乐听起来没那么冒险。这些专辑是好的,但却并不伟大,而以赫比的唱片目录——包括经典之作《Maiden Voyage》、《Mwandishi》和《Head Hunters》——一些人担心这位音乐人已经失去了创作的火焰。
由于这种看法,赫比在此期间的作品并未受到关注,评论家们没有像应有的那样重视Mr. Hands,认为这不过是重复的东西。可赫比却走在了前列;这位传奇人物总是朝着未知的方向前进,即使画面并未完全呈现。在Mr. Hands中,他引导听众进入前所未有的领域:一张结合合成灵魂、电子乐器和原声乐器的作品,这是一张“厨房水槽”专辑,传奇人物探讨了环境质感和非洲加勒比爵士。因此,Mr. Hands的感觉非常契合当下,像是为“安静风暴”电台量身定做的一曲精致的狂野爵士和低调的卧室放克。放在当今的音乐环境下,流派之间的界限比以往更加模糊,一首名为“Textures”的歌曲——该专辑合成器重的结尾曲——预示了他接下来的音乐方向:当代R&B。对于那首歌,赫比亲自担任所有乐器的演奏,与一些40年后以合成器驱动的灵魂音乐如When I Get Home时的Solange的声音不谋而合。将赫比的“Textures”和Solange的“Binz”串联播放:这两首歌都感觉神秘而充满共鸣,由相同迷幻的合成器和反思气氛所承载。而在1980年的背景下,您可以听到它与斯蒂维·旺达的“Rocket Love”的冥想灵魂之间的直接关联。
接着是“Calypso”,一首六分钟的欢快曲调,赫比在其中演奏合成的钢鼓,为这曲子流畅的叠加打击乐和清晰的钢琴和弦增添了电能。这首歌跟随在专辑风景如画且有条不紊的开场曲“Spiraling Prism”之后,不受打断地播放,“Calypso”就像是给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这也是一声如释重负。总的来说,Herbie回归了:他的迪斯科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他正在回归基础。这在“Shiftless Shuffle”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首歌最早是在七年前的Head Hunters录音期间录制的,而在Mr. Hands中同样显得格外相关。经过简短的引子,乐队领队轻松驾驭着一段狂潮般的鼓点,节奏稍作变化,锁定在一个火山般的Groove上,随着展开越发势不可挡。这是对“只要Sly”的完美补充,后者是Head Hunters中最令人着迷的曲目。其他歌的风格则更加贴近当代:“Just Around The Corner”最接近迪斯科,而“4 A.M.”则散发着懒洋洋的夜间气息。不到一年后,在1981年的Magic Windows中,赫比再次转变方向,放弃了所有传统乐器,转而使用合成器和计算机。Mr. Hands标志着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在录音室专辑中进行直白的爵士演奏。
在Mr. Hands三年后,一种全新的音乐流派迅速在黑人社区中兴起,在纽约市的贫困街区尤其扎根。像哈莱姆、布朗克斯和皇后区这样的地方,年轻的孩子们带着黑胶唱片和父母的旧唱片在城市公园相聚,插上电源,举行即兴的区块派对,在那里他们刮碟和霹雳舞,给那些大多数时候被忽视的人们发声。这是一场反文化运动,正如几年前的朋克摇滚,和十年前的摇滚乐一样。这被称为嘻哈音乐,与那些流派不同的是,这种音乐是由居住在项目里的人们为黑人而创作的,他们取样爵士和放克,制作出持续不断的循环,用以说唱——好吧——包括贫民窟、他们的运动鞋和贪污的警察。
赫比绝不甘落后,录制了一首名为“Rockit”的歌曲,这首歌让他与全新的年轻听众见面,这些年轻人的父母在60年代和70年代听过他的音乐。这是一首立刻成名的歌曲,在1984年的MTV音乐录像带大奖上,赫比又一次赢得了五座月球人奖,这首次证明了他的普及性。这位音乐人拥有持久的魅力,无论哪个年代,赫比及他的艺术都会成为热门话题。
Mr. Hands对赫比来说是张具有转折意义的专辑;对于一位处于停滞状态的传奇人物,这张专辑使赫比摆脱了创作的低谷。岁月善待Mr. Hands,回望过去,人们可以将这张专辑视为未来放克的先兆,而这种风格成为了他在80年代的标志。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短暂爵士复兴后,这种音乐沉寂了好几年,直到像罗伊·哈格罗夫和罗伯特·格拉斯珀这样的爵士艺术家开始与志同道合的说唱歌手合作,将这种音乐重新带回前台。这一思维受到赫比的影响,他是一位不安分的创造者,勇于尝试新声音和新想法。如果没有他,格拉斯珀、哈格罗夫和特拉斯·马丁恐怕都不会存在。因此,2000年代中期爵士乐器与嘻哈的混合可能根本不会出现。这三位音乐人明显受到赫比的影响,这促使他们在爵士音乐中建立基础,同时拓展到其他流派。从格拉斯珀的Black Radio到哈格罗夫的Hard Groove,再到R+R=Now的Collagically Speaking以及肯德里克·拉马尔的To Pimp a Butterfly(由马丁参与制作),赫比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爵士、放克、R&B和灵魂的整个谱系,而Mr. Hands为现代爵士提供了全景式的窥视。
在2019年底,赫比被视为爵士神话,然而他依然在学习、成长,并寻找新的灵感。他现在是实验性制作人Flying Lotus、贝斯手Thundercat和萨克斯演奏家Kamasi Washington的导师和常驻演奏者,他灵巧的键盘声可以在FlyLo 2014年的自由爵士杰作You’re Dead中听到。像Mr. Hands这样的专辑使这一切成为可能,尽管我们花了近40年的时间才理解它。
Marcus J. Moore is a New York-based music journalist who’s covered jazz, soul and hip-hop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NPR, The Nation, Entertainment Weekly, Rolling Stone, Billboard, Pitchfork and elsewhere. From 2016 to 2018, he worked as a senior editor at Bandcamp Daily, where he gave an editorial voice to rising indie musicians. His first book, The Butterfly Effect: How Kendrick Lamar Ignited the Soul of Black America, was published via Atria Book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and detailed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rapper’s rise to superstar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