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ral code for up to $80 off applied at checkout

B.B.金為他的吉他製作了一張專輯

這是本月經典專輯

On November 26, 2019

“The minute I stop singing orally, I start to sing by playing Lucille.” — B.B. King

1949年,24歲的B.B. King,原名Riley B. King,在阿肯色州Twist的小夜總會表演。Twist至今仍是一個位於距孟菲斯40英里的未組成法人社區。King正在台上宣傳他的首張單曲《Miss Martha King》,那是個寒冷的冬夜。夜總會沒有多少供暖系統,為了暖和一點,角落裡燃著一桶煤油和一些布條。兩個男人——他們的名字已遺忘——發生了爭吵,最終其中一個人跌進了那桶煤油,煤油濺了出來,把木地板變成了一個大木炸彈。

所有人都跑出了夜總會,包括King,他丟下價值30美元的黑色Gibson吉他(2019年相當於315美元)逃了出來。出來後,看著夜總會燃燒,King意識到他需要那把吉他來養活自己。於是他跑回去拿吉他,發現吉他完好無損地靠在火牆旁。建築物就不那麼幸運了;不久後,夜總會燒毀了,而King帶著吉他逃了出來。King後來說,在他出來時建築物倒塌,差點殺了他。我們無法驗證這點;畢竟,這是他的原創故事,他的放射性蜘蛛,他的冥河沐浴。

安全地躲在外面,他聽到為什麼這兩個男人爭吵的故事。原來是因為一個女人,名字叫Lucille,兩個男人都認為她是他們的女朋友。我們不知道Lucille對此有什麼看法,但她的名字會成為比他們更出名的存在。那天晚上,King把他的吉他命名為Lucille,以提醒自己進入燃燒的建築是多麼愚蠢。在接下來的89年裡,B.B. King不再只是B.B. King了,而是B.B. King Lucille至死不渝的夥伴,一把如此著名的吉他,有了名字,擁有了一個歷史標誌(演出日期確定為50年代中期,但在訪談中,B.B.總是說是1949年),Gibson還發布了多個版本的Lucille,就像Nike為Jordan做的那樣。King對非品牌版本的個性化改裝——他會把布條塞進F孔以減少反饋——成為了Lucille系列的標準。

Lucille得到她名字的那晚的戲劇性描述是B.B. King第15張錄音室專輯Lucille的首曲,也是10分鐘的同名曲。King在歌曲中的幾分鐘內把故事從阿肯色州Twist延伸到Lucille的力量故事:她如何在車禍後把車舉起來,她如何把他從種植園帶到了舞台,以及如果Lucille想要唱這種音樂,他怎樣就會成為像Frank Sinatra那樣的歌手。但幸運的是,她只想唱藍調。這是一個大多数人即使過了一生好日子也很難得到的音樂献礼,而且可能是King歌本中最直接的自傳歌曲。是通過Lucille,King對藍調音樂和巨大的天體點唱機做出了持久的貢獻,一個能讓他的吉他比最悲哀的聲音還要哀傷的男人。King對藍調的持久影響,他是現在構成藍調結構的一部分的拔弦和顫音吉他獨奏的先驅,影響了多代年輕吉他手,如果他從未找到Lucille,這一切可能都不會發生,而King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為她創作了這首歌和這張專輯。

在成為B.B.前,Riley King是佃農的兒子,1925年出生於密西西比州Indianola。像許多在他之前的著名音樂家一樣,他在教堂裡愛上了音樂,先是作為合唱團成員,然後學會了吉他,是他的牧師教他的。他在青春期和二十幾歲時做過拖拉機司機和農場工人,週末演奏音樂並在工作日自力更生。1945年,他搬到孟菲斯和他堂兄傳奇藍調吉他手Bukka White住在一起,Bukka給了他更多的音樂教育,然後他不得不回到農田再工作一年。1947年,他再次搬回孟菲斯並永遠告別了農田,最終成為了傳奇電臺WDIA上的音樂節目主持人。King是Sonny Boy Williamson節目的常客,在那裡他得到了名字Beale Street Blues Boy,後來簡化成了B.B.

就是在這段時間,King接受了正規的藍調教育;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聽藍調和爵士唱片——他愛爵士吉他手和藍調吉他手一樣多——然後晚上在Beale大街的俱樂部和像Robert Lockwood,Bobby“Blue”Bland等藝術家合作。他在孟菲斯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最終在當地的Sun Records錄製,但他的唱片無法完全捕捉到那種讓King成為藍調巡演最愛的現場聲音;在5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他每年表演超過300場。他的原唱片公司Crown Records不知道如何推廣King;他太年輕,無法趕上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德爾塔藍調復興——如同他的同時代人Buddy Guy——但也不是在黑排行榜上佔主導地位的快樂R&B。他考慮過簽約藍調大公司Chess Records,但被Chess的詞曲作者兼製作人Willie Dixon勸阻,Dixon告訴他自己會更好。60年代初,他選擇在與Crown合作超過15年並發布了11張LP後,跳槽到更新的ABC Paramount,該公司有意將King變成明星。

King為ABC Paramount錄製的首張LPMr. Blues與他在Crown的唱片同類:一部分是拘謹的作品,從未真正取得成功。直到他在ABC Paramount的第二張LP,1965年的Live at the Regal,B.B.才首次為藍調編纂做出了專輯長度的貢獻。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現場藍調專輯之一,這對剛剛開始風靡英國的新一代表演者而言成為了必修課:那些將藍調轉變為搖滾樂的白人。即將組建Cream樂隊並後來與King一起錄製音樂和巡演的Eric Clapton,在演出前聆聽這張專輯成為了一種儀式。King開始在那些受他啟發的樂隊演出的搖滾場地巡演,這帶來了更大的觀眾、與那些搖滾樂手的巡演,還有更多的現場演出。

Live at the Regal成為藍調愛好者的最愛,儘管它沒有讓B.B.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它為他的錄音室LP指明了方向:越接近Live at the Regal,越好。King與ABC Paramount的合同轉移到他們的子公司Bluesway,一個由爵士和藍調唱片製作人Bob Thiele經營的藍調唱片公司,他為John Lee Hooker等藍調大師製作了一系列唱片(包括It Serve You Right To Suffer, VMP Classics #2)。Thiele負責監督King從相對不知名的傳統藝術家到許多方面,成為70年代及以後藍調最主流的面孔的崛起。

Thiele找到了將定義King錄音室職業生涯其餘部分的聲音:大樂隊伴奏——B.B.愛他的爵士——與靈魂音樂的銅管樂器交織,編曲中有大量開放空間讓King進行獨奏。Thiele自己只製作了一張King的專輯Lucille,這在1968年早些時候錄製的Blues on Top of Blues的聲音基礎上進一步完美了這聲音。Lucille代表了King唱片目錄中的一個閃光點,那一刻他的藍調去除了過去邊緣裡的流行音樂浮華,獲得了將他推向明年最大的聲譽的聲音,“The Thrill Is Gone”。在錄音室裡,Thiele和King終於完成了B.B.一直以來想要做的事情:將靈魂音樂的沖擊力與他的電藍調吉他獨奏相結合。這種聲音首次在錄音室錄音Lucille上得到凝結。

Lucille在1967年12月的兩個夜晚成型。第一晚,12月18日,B.B.與一支多達九人的大樂隊合作,第二晚,12月20日,是一支六重奏。兩場錄音之間沒有太大差別,只是大樂隊在他們參與錄製的四首歌曲(“Stop Putting the Hurt on Me”, “Rainin’ All the Time”, “You Move Me So”,和“I'm With You”)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專輯的同名歌曲和靈感來自於第二天晚上與較小樂隊的一次因緣際會。休息期間,Thiele通過監控設備與King交談,當時King正在彈吉他並向製作人講述Lucille的故事。“是在錄音期間。我們正在休息時,我注意到B.B.在隨意彈奏吉他,”Thiele在原始封套說明中說道。“他正隨意彈奏一些旋律,並開始告訴我Lucille的故事。我抓起開關,向工程師示意,並開啟了錄音。”這首接近11分鐘的歌曲是B.B.曲目表中最隨性的一首,但也是他在大聲創造自己神話的一首。在他的後半生和職業生涯中,這幾乎成了一個神話;B.B. King和Lucille,每晚巡演一次,年復一年,聆聽“Lucille”就是聽到King在唱片上的即席傳說。

King總是說他和Lucille有同樣的聲音,那他看到Lucille的哀嚎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在Lucille的其餘部分可能不會更真實了,這張專輯突出了King的聲音和吉他演奏。他在輕快的“You Move Me So”中高喊和哀嚎,在“I Need Your Love”中完全展現夜總會歌手的風采。“I'm With You”和“狼魅的範圍”這首歌顯現出King在“The Thrill Is Gone”中極具效果的嗓音範圍;他在幾秒鐘內從懇求到咆哮,並以嗓音與他的獨奏交織,如同它們在對話。這種對話特質也適用於專輯最強的吉他演奏;“No Money, No Luck Blues”聽起來像Lucille在安慰King,因為他在哀嘆金錢問題。“Watch Yourself”這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與“Lucille”作為開篇之作互相呼應;專輯結束時,King咆哮,Lucille呻吟著對一個欺騙他的女人。

Lucille於1968年發行,起初沒有影響,直到次年,兩張專輯之後,King取得了他努力了超過20年的突破。1969年Completely Well中的熱門單曲“The Thrill Is Gone”,將他確立為最成功的現代藍調藝術家,升至Billboard的流行榜第15位。Lucille成為了那些正在研究King舊專輯的聽眾的寶藏,他們現在都熟悉這位歌手和他的著名吉他。

King和Lucille借“The Thrill Is Gone”的聲名度度過了接下來45年,B.B.在這些年中存活下來,未被任何其他音樂形式如搖滾樂、迪斯科或說唱完全取代。King每年仍然進行數百場演出,並將他的藍調帶到世界各地,直到他於2015年去世。King去世時年僅89歲,他被安葬於密西西比州Indianola的B.B. King博物館內,這個他曾放在地圖上的城市。Lucille如同博物館的主要展品之一安歇在這裡。

SHARE THIS ARTICLE email icon
Profile Picture of Andrew Winistorfer
Andrew Winistorfer

Andrew Winistorfer is Senior Director of Music and Editorial at Vinyl Me, Please, and a writer and editor of their books, 100 Albums You Need in Your Collection and The Best Record Sto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s written Listening Notes for more than 30 VMP releases, co-produced multiple VMP Anthologies, and executive produced the VMP Anthologies The Story of Vanguard, The Story of Willie Nelson, Miles Davis: The Electric Years and The Story of Waylon Jennings. He lives in Saint Paul, Minnesota.

Join the Club!

Join Now, Starting at $36
購物車

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

繼續瀏覽
Similar Records
Other Customers Bought

會員享有免費配送 Icon 會員享有免費配送
安全且可靠的結帳 Icon 安全且可靠的結帳
國際運輸 Icon 國際運輸
品質保證 Icon 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