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個人播放列表》的第一期,這是Vinyl Me, Please的一個新的定期訪談系列,每位藝術家從他們的每張專輯中選擇一首歌曲進行討論(或從他們參與的每個樂隊中選擇一首歌曲)。以下是Jack Tatum從每張Wild Nothing LP中選擇的四首歌曲,包括Indigo。
2009年,Wild Nothing的Jack Tatum上傳了Kate Bush的“Cloudbusting”的夢幻翻唱,從.mp3博客到.mp3博客迅速傳播。當時21歲、就讀於寧靜的弗吉尼亞州黑堡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Tatum正在夜以繼日地製作他的首張專輯,即2010年的Gemini。網絡上的關注引導Captured Tracks發行了這張LP,這是一張出色的首專輯,突顯了Tatum對80年代音樂如Cocteau Twins和Smiths的近乎痴迷的迷戀。但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一位正在萌芽的歌曲創作者,他能用一雙對永恆旋律的敏銳耳朵,在宿舍中創造出自己的迷濛而懷舊的世界。
由於他的才華和長久吸引力的發展能力,最初的.mp3博客熱潮並非曇花一現,這並不意外。在作為Wild Nothing錄製的四張專輯和近十年的音樂歷史中,Tatum一直不斷打磨他首張專輯中最吸引人的部分。2012年的Nocturne,是他從弗吉尼亞州搬到喬治亞州薩凡納,之後又搬到紐約市後的產物,部分原因是這張專輯是在正規錄音室錄製的,比Gemini更加有意識地進步。2016年的回歸專輯Life of Pause,則是在洛杉磯錄製的,Tatum通過從靈魂音樂中吸取微妙的靈感(如Al Green和Marvin Gaye的聲樂旋律)擴展了他的音樂視野。通過Captured Tracks發布的最新作品Indigo,是他迄今為止最自信的專輯。在洛杉磯他家附近錄製的這張專輯,充滿了從Roxy Music或Prefab Sprout等樂隊汲取靈感,但通過Tatum獨特視角呈現的歌曲。現居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Tatum,無論是音樂風格還是實際生活,都難以靜止在一個地方。
Jack Tatum: 我選擇這首歌有幾個原因。我是說,這是專輯中的第一首歌,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也是我為這個項目寫的第一首歌,似乎是個很酷的開始。這首歌淡入專輯的方式一直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介紹,對吧?我喜歡淡入淡出的方式,即使有些人討厭。但當我開始寫第一張專輯時,我其實住在弗吉尼亞州,但我那個夏天在喬治亞州的薩凡納度過,因為那時我有一些朋友在那裡。我在薩凡納閒逛,住在朋友的客廳裡,設置了一個錄音區。那是我製作的第一首歌。
當時我對專輯的聲音沒有一個清晰的想法,只是在創作中隨其自然,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我那時沉迷於Smiths,只是想寫一首聽起來像“There'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的歌。這大致是我試圖模仿那首歌,但最終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專輯的聲音。所以我覺得通過製作這首歌,我為Gemini創建了某種框架。這其實是專輯中我從不厭倦演奏的少數幾首歌之一。
VMP: 現在聽“Live In Dreams”這首歌,首句“坐在煙頭前廊”立即讓我回到大學時第一次聽到它時的那種感覺。你有那種帶有傳送式懷舊感的感覺嗎?
對,這很有趣。特別是在這個夏天之後,回到這裡,確實帶回了很多回憶,顯然對我也是如此。我這些天很少聽那張專輯,比其他專輯更少,因為它感覺詭異地痛苦。我現在回頭看,我當時是如此天真和過度懷舊,對我生命中的一切都如此,這是專輯的魅力所在。我認識到這一點,但對我來說這張專輯很難聽,因為它把我拉回到那段時間,或者拉回到那個我不再是的自己。對我來說,這是如此完美的時間膠囊,以至於它讓我毛骨悚然。
你在Gemini大獲成功後搬回薩凡納。你是如何處理所有這些關注的?
那是一個奇怪的年份。在那個時點,我生活中的許多事情看起來都很不確定。我們開始大量巡演Gemini,這對我來說是全新的。我在大學時期加入過樂隊,從小就一直在做自己的音樂,但從未達到那種水平。我們在專輯發布後基本上就開始巡演Gemini。我們巡演了很多,我決定我想搬到其他地方去,我有一些在薩凡納的朋友。我搬到了喬治亞州,在那裡居住的年,我基本上不是在巡演,就是在製作Nocturne。那張專輯幾乎成為了我生活的全部,我在薩凡納時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工作在那張專輯上。
你在採訪中幾次提到過你在製作這張專輯時非常痴迷且有些孤獨。這種強烈的專注真的影響了你對這張專輯的看法嗎?
對,肯定的。我不知道這張專輯是否比Gemini更孤獨,即使我所有的首張專輯都是獨自完成的。Nocturne的創作過程非常孤立,被這個新的環境所驅動,在這裡我從未真正感覺到有時間完全融入或沉浸在城市中。因此,我完全投入到了這張專輯的創作中。那時我樹立了一個先例,我不是真的想這麼做,但這成了一種習慣,當我即將發行專輯時,我每次都會搬家。我不知道我是潛意識還是故意這麼做,還是怎麼樣。這很有趣。我在完成Nocturne時搬到了紐約,之後,在錄製Life of Pause之前搬到了洛杉磯,現在在錄製Indigo之前搬到了里士滿。我不知道,這很怪異。
特別是對於創作和錄製主打曲,你有什麼具體的記憶?
對於這些歌曲中的一些,我選擇它們是因為像“Live In Dreams”對於Gemini的影響一樣,主打曲對於Nocturne也有相似的影響。它設定了先例和基調。對於“Nocturne”這首歌,我當時覺得,“好的,這就是專輯的聲音。”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有某首歌因為某種原因點擊,每個後續的歌曲都圍繞它。在某些方面,最初的樣本也與最終結果非常一致。在某些方面,我嘗試將更多的流行元素引入我的歌曲。這不是說第一張專輯沒有流行時刻,但我覺得“Nocturne”這首歌,我在研究Fleetwood Mac,弄清自己為什麼那麼愛這支樂隊,如何寫出像他們那樣的歌。這真的歸結於這些流行歌曲結構,這對我來說變得非常重要。我一直是經典敘事/副歌結構的粉絲,找到一種方式來做到這一點,所以我不覺得需要改變它。它只是工作。
這首歌沒有作為單曲發布,但從流媒體數據看,它是專輯中粉絲最喜愛的歌曲。
我在寫這首歌時就有感覺。在樣本階段時,它聽起來有點不同,我不知道是否能將其包括在專輯中。對我來說,當我第一次寫它時,我認為它聽起來像一首主流流行歌曲,至少在樣本的方式。我可能在自己的腦海裡太深入了。回想起來,總有歌曲我覺得應該成為單曲。這既令人沮喪又令人鼓舞,看到這首歌僅僅因為粉絲的喜愛而在流媒體上表現如此好。看見這一點令人驚訝,但我總覺得它應該成為單曲。
也是我最喜歡的這張專輯的歌,原因有很多。我喜歡它在副歌中有一個很明確的鉤子。我喜歡它是一首流行歌曲,同時也有我當時聽的很多靈魂和R&B唱片的根源。我仍然喜歡那些唱片,尤其是在製作這張專輯時,我對Isley Brothers、Philadelphia Soul、Delfonics更加著迷。我那時暫時放棄了所有80年代的參考,想知道如何用這張專輯做些不同的事情。
那些專輯吸引你的地方是什麼?
我認為這歸結於旋律。那些專輯吸引我的地方是聲樂旋律,通過旋律形成好的鉤子。我覺得這些專輯聽起來很美,但不會太過好。它們在旋律、樂器和製作方面的配合方式有些特別。我年紀大了後,更加欣賞技術技巧,越來越喜歡聽錄音室音樂家的演奏。
這首歌我喜歡的一點是它的歌詞如何模糊不清。特別是那句,“And I thought you’d be good for me / But I know what you are now.”
我經常這樣做,不知道這是否真的是有意的。我認為部分原因是這反映了我的經歷。無論是否與我生活中的任何事情直接相關,我認為它是真實的,對吧?愛情永遠不是那麼乾淨利落。我覺得愛情永遠不是那麼乾淨利落的。你可以有複雜的感情。總是關於挖掘灰色地帶。那是我感興趣的地方。
無論人們對那張專輯的看法如何,我真的很喜歡Life of Pause。我覺得很多粉絲對那張專輯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覺得我會一直有這首歌。這首歌完美地體現了我製作它時的意圖。“Whenever I”不僅是那張專輯中最喜歡的歌,可能也是我寫過的最喜歡的歌之一。
在這張專輯的新聞資料中,你曾說“我的生活不再是追逐這些創意突現,而更多是學習如何引導我的創造力。”你這是什麼意思?
我的意思是,以前對我來說,寫歌更多的是等待一個偉大的想法出現,然後我就會跳上去。Gemini 里的很多歌曲就是這樣,我有一個想法,在一天內錄製完成,然後繼續前進。可能會有幾個星期我不會錄音或工作。與這張專輯不同的是,我終於在洛杉磯設立了一個工作室,那是有點兒獨立於我家的地方,所以事情不得不更有意識地進行。這很奇怪。這張專輯更多關於進入創造性的日程,這聽起來很無聊,但實際上非常有趣,只是一種不同的工作方式。就像“好的,我要去工作室工作一段時間,看看會有什麼結果。”我認為通過這樣做,通過嘗試總是創造而不是僅在靈感來時創造,稍微改變了一些。
那麼,加上這一點,寫“Wheel of Misfortune”是怎麼樣的?
這有點好笑。我選了這首歌,因為在某些方面,那首歌的創作有點與那種心態分開:這是專輯中唯一的一些歌曲之一,是我一次完成的。我當時在家,我的工作室夥伴在用我們共用的洛杉磯工作室,所以我就在家裡。我用木吉他寫了這首歌,這我很少做,除了一兩首。我開始彈一些和弦,寫下歌詞,這我也很少做。我在寫歌詞時總是拖延。這是一首快速完成的歌曲,我為此感到非常自豪。
對我來說,這聽起來像一首經典的流行歌曲。它包含了我在聽Fleetwood Mac或Prefab Sprout等樂隊時所愛的所有元素。這是一首非常簡潔的歌曲。它在歌詞上也有一些灰色地帶,我個人認為這是一首關於愛情的鼓舞人心的歌,但也有點像每個人都會被踢倒的氛圍。它也可以是對事物的諷刺。這取決於人們,總是很有趣。
Chicago-based music journalist Josh Terry has been covered music and culture for a number of publications since 2012. His writing has been featured in Noisey, Rolling Stone, Complex, Vice, Chicago Magazine, The A.V. Club and others. At Vinyl Me, Please, he interviews artists for his monthly Personal Playlist 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