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比·漢考克注定要成為一顆明星。當然,現在這樣說很容易,但他在僅僅11歲的時候就和芝加哥交響樂團演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鋼琴協奏曲。他是一位神童,部分是因為他的母親。漢考克曾告訴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她想確保她的孩子們擁有‘文化’。對她而言,音樂的文化是古典音樂,而不是爵士樂,也不是節奏藍調。”當他14歲時,看到一位同學在鋼琴上做出一些他認為不可能的事情,才開始對爵士樂產生興趣。“他在我的樂器上即興演奏,”漢考克回憶道。“鋼琴是我的樂器,而我看到一個和我同齡的人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這位好奇的靈魂開始與那個男孩練習,男孩向他介紹了英國鋼琴家喬治·希爾林的音樂。漢考克便迷上了這種音樂。他回到家,抹去一些舊的希爾林78轉片的灰塵:“我把它們放上去,聽到了我在學校那位朋友彈奏的聲音。所以那就是開始。”
六年後,漢考克在愛荷華州的格里內爾學院放暑假的時候開始在芝加哥進行即興演奏。那個冬天,他得到了一個畢生難得的機會——與尊敬的爵士小號演奏家唐納德·伯德和低音薩克斯風演奏家佩珀·亞當斯一起演出,作為他們五重奏的一員。原本這只是一個在密爾沃基的短期周末演出,但他們對漢考克的貢獻贊譽有加,於是全職雇用了他。突然間,年輕的鋼琴家可以實現搬到紐約市的夢想,但還有一個障礙需要跨越。“你必須問我母親,”漢考克告訴NEA,重述他與伯德的對話。她批准了,到1961年,漢考克已經在大蘋果市生活,並有一支活躍的樂隊,演出地點包括《五個點》。然後藍音唱片簽下了他的個人合約;他的首張專輯《起飛》於一年後發行。對某些音樂家來說,這將是巔峰——能與像伯德這樣的傳奇人物合作,並與歷史上最受推崇的爵士音樂廠牌簽訂唱片合約。然而在1963年,邁爾斯·戴維斯找上門來;他邀請漢考克到他的家,然後作為他五重奏的正式成員進入曼哈頓的錄音室。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漢考克在小號手的樂隊裡工作。
在這段期間,漢考克擴展了自己的音樂風格——從他首張專輯的硬波普,到1968年的《像孩子一樣說話》的內斂美感。在十年末期,他開始將放克融入自己的音樂,讓他獲得了更廣泛的聽眾,也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受讚譽的藝術家之一。擁有近60年的音樂事業和多達55張專輯的成就,漢考克無疑是一位不朽的偶像,仍在探索新的音色。Vinyl Me, Please 正在發行他的1980年專輯《亨特先生》的40週年紀念版。為此,以下是他的10張必備LP。
Marcus J. Moore is a New York-based music journalist who’s covered jazz, soul and hip-hop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NPR, The Nation, Entertainment Weekly, Rolling Stone, Billboard, Pitchfork and elsewhere. From 2016 to 2018, he worked as a senior editor at Bandcamp Daily, where he gave an editorial voice to rising indie musicians. His first book, The Butterfly Effect: How Kendrick Lamar Ignited the Soul of Black America, was published via Atria Book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and detailed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rapper’s rise to superstar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