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5年,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在3月滿26歲——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四篇論文,永遠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這些出版物中包括他對特殊相對論的理論描述(詳述了空間與時間之間的關係)和質量-能量等價(引入了E = mc²的方程)。自那以後,愛因斯坦能在12個月內形成並闡明這些徹底的新觀念,成為人們驚奇的源泉,他這段具有無窮想象力的精練歷程被稱為“annus mirabilis”,拉丁語翻譯為“奇蹟之年”,而在愛因斯坦的1905年,通常翻譯為“奇蹟年”。
此術語隨後被用來描述一個開創性的創造力時期,其強度幾乎難以想像。約翰·科爾特蘭的音樂生涯中充滿了驚人的高峰,但如果有一年被認為是所有年份中最奇蹟的,那一定是1965年。這不僅是科爾特蘭最具產量的時期之一,也是爵士音樂歷史上任何人物突破界限的最驚人年份。《Sun Ship》,在65年8月錄音,71年首次發行,是這段輝煌時期的一個揭示性快照,反映了科爾特蘭的音樂過去,並展望其未來。
六零年代中期是美國一個動蕩的時期。1964年,林登·約翰遜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權法案》,該法案在南北戰爭後百年正式取締種族歧視,但現場對平等的鬥爭正與日俱增,局勢緊張。1965年2月,馬爾科姆·X被暗殺,隨後的3月,馬丁·路德·金在阿拉巴馬州領導從塞爾瑪到蒙哥馬利的抗議遊行,促成了《投票權法》的通過。然後在8月,加州瓦茨發生騷亂,這是因為一名叫馬基特·弗萊的男子遭到暴力逮捕,揭示了警察與黑人社區之間的衝突。
柯爾特倫密切關注著這些事件,但他自己也極為忙碌,公開的發言不多。1964年12月,他和他的經典四重奏——麥考伊·泰納(鋼琴)、吉米·加里森(低音提琴)和埃爾文·瓊斯(鼓)——錄製了將於1965年1月發行的音樂,該專輯名為A Love Supreme。僅僅創作這部傑作就足以使任何音樂家的這一年成為里程碑,而柯爾特倫才剛剛開始。
在1965年2月至6月初之間,柯爾特倫和四重奏錄製了將來出現在包括Plays、Transition、Kulu Sé Mama和Infinity的專輯中的曲目。在這一期間的錄音工作充滿了巨大的緊張感,因為柯爾特倫試圖在不破壞樂隊化學反應的情況下擴展樂隊的邊界。他對“新事物”情有獨鍾,即奧內特·科爾曼在前一個十年引入的自由爵士,不依賴固定和弦進行。他尤其受到當時新音樂家的嚴重影響,即次中音薩克斯風手阿爾伯特·艾勒。6月末,柯爾特倫召集了一個擴展的“雙四重奏”來錄製Ascension,這是一部厚重而具挑戰性的擴展作品,探討“音樂”和“噪音”之間的空間,受到艾勒自己音樂的啟發。
儘管柯爾特倫在1965年錄製的大多數音樂直到後來才會發行——許多作品直到他1971年去世後才面世——但從一個錄音到下一個錄音的進程令人驚訝。正如Ascension清楚表明的那樣,經典四重奏的日子屈指可數。泰納出現在專輯中,但卻難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樂器無法與號角的轟鳴聲以及日益突出的打擊樂器競爭。該樂隊是爵士樂中最優秀的合奏之一,正逐漸解體,而1965年則是他們輝煌最後一幕的焦點。這支合奏團已經變得如此驚人,以至於不斷探索的柯爾特倫別無選擇,只能向外探索。
在8月26日,我們發現柯爾特倫和四重奏在曼哈頓第24街的RCA維克多錄音室錄製音樂。負責Impulse!唱片的鮑勃·提爾(Bob Thiele)監督了這一會議,錄音工程師鮑勃·辛普森(Bob Simpson)負責錄製;這是柯爾特倫在自己位於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懸崖的錄音室外錄音的少數幾次之一。這個月早些時候,約翰和他的妻子愛麗絲迎來了他們的兒子拉維。薩克斯風手當時38歲。
在為Sun Ship錄製的曲子中,我們聽到柯爾特倫以更敏感的姿態和對音色的更深興趣重溫他過去所走過的道路。開篇主題曲以一段簡短的旋律短語開始,其簡單的旋律感立即喚起了艾勒的音樂。隨後泰納進入,以迅速的左手伴奏旋律獻上流暢的獨奏。考慮到柯爾特倫音樂的未來方向,“Sun Ship”聽起來相當開放。很快他向密度轉變——他的想法奔涌而出,曲目需要更長而且內容要更豐富。他有許多想法想要嘗試——在音色和形式上進行實驗,探討音樂性的邊緣。但在此曲開頭,沉默被作為一種樂器來使用。結尾時,柯爾特倫的演奏變得有些鋸齒狀,因為他改變了短語來評論瓊斯的輝煌。
接下來的曲子“Dearly Beloved”以柯爾特倫的一段短暫語音開場,大致說著“讓事情持續發生”和“當你感受到它的時候你可以去做到”。他以這種方式著稱,選擇伴奏者和會議,讓每個人都知道在極少的指導下該怎麼做:他提供了一個框架的草圖,允許演奏者依照自己的語言來填充色彩和形狀。這支四重奏在過去幾年所培養的直覺讓音樂感覺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即使他們拆解了爵士樂的組成部分,並將其重新組合成新的形式。
“Dearly Beloved”以一首抒情曲開始,伴隨著鼓的撞擊聲和緩慢的演奏運動,讓人想起像“After the Rain”和“Welcome”這樣的作品。但它無法在這種夢幻的空間中逗留太久。在泰納印象派和弦之後,我們聽到瓊斯絢爛的金屬撞擊和翻滾的鼓聲,帶出天氣系統的感覺。最終,柯爾特倫為他引導的獨奏增添了一層不和諧,並變成了一系列簡短的短語,然後是一種幾乎無法承受的強烈乞求,伴隨著加長的呼喊和尖叫。
在像這樣的雜音獨奏時,柯爾特倫找到了他後來風格的核心,情感的奔流藉此模糊了不同情感之間的界線。人們有時說他的音樂聽起來憤怒,隨著它變得更加尖銳,柯爾特倫總是拒絕這種描述。對他來說,他的作品是靈性的,表現一位試圖連結更高力量的人的聲音。用“憤怒”這種簡化的語詞來命名這種狀態,完全是失之偏頗——他精神聯結的狂喜,使得情感無需如此區分。
“Amen”,另一首得益於艾勒的曲子,開始時有一段軍樂隊般的旋律,與當年稍後錄製的《Selflessness》的得意副歌有著某種聯繫。這些副歌讓人想起耶利哥之戰結尾的小號聲——彷彿它們要迎來一個新的世界,正如艾勒所言,“真相正在向前行進。”柯爾特倫加速,而泰納和瓊斯在他身後跟隨,然後他讓步,讓泰納接手。鋼琴家的獨奏尖銳而激烈,從充滿激情的快速樂段轉變為令人困惑和不確定的瞬間。他耐心地構建著柯爾特倫獨奏將釋放的緊張感。而當他進入時,他確實這樣做了,將一陣音符緊握成拳,然後將他的握緊肢體朝向天空搖動。他彎曲、塗抹並扭曲他的短語,但總是能夠回到曲調之上。
“Attaining”讓四重奏展示了空間和克制。柯爾特倫勾勒出一段悲傷的旋律,而瓊斯則引來遙遠的雷聲,泰納則激起了豐富的泛音雲霧。它在語氣上與A Love Supreme相連,其沉重的語氣也讓人聯想起1963年的《Alabama》。但在沉重的開場序曲後,當泰納提供他的開場獨奏時,這首曲子換了風格。瓊斯轉向搖擺模式,敲打著鈸,增添了重音,而泰納則開始演奏,將“Attaining”從一首哀歌轉變為某種慶祝。
在整個曲集中,吉米·加里森充當著瓊斯和泰納之間的橋梁,擴展泰納猛烈的左手演奏,用撥弦伴奏,同時也關注瓊斯的反應。結尾曲“Ascent”以加里森清脆而獨特的低音部分開場,充滿和弦和個別音符。對於柯爾特倫來說,音樂的節奏基礎一直是他著迷的對象,加里森的低音在柯爾特倫的作品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他長時間的獨奏成為常態。如果瓊斯的鼓是推動音樂的引擎,那麼加里森的樂器就是燃料,在樂曲中提示出和聲和節奏的想法,供三位樂隊成員理解。
在“Ascent”中,加里森的獨奏延長至五分鐘,他在指板上越玩越高,然後瓊斯加入,敲打著鈸,接著柯爾特倫進入,聲音沙啞而鋸齒狀。僅聽他的浑厚音色會有聚焦的效果,將聽眾拉回地面,隨著柯爾特倫在最後的飛行中。這首曲子最後又只剩下加里森,重回靜默,重複著他的上升進程。
Sun Ship是柯爾特倫在他最重要的一年中與他最重要的樂隊的肖像,儘管在柯爾特倫的唱片中時常被忽視——可能是因為它是死後發行的——但它是理解這支樂隊所取得成就的重要文獻,也提供了柯爾特倫為何越過它的原因一瞥。他需要置身於他不太自信的地方。
在Sun Ship會議幾週後,柯爾特倫將回到錄音室與四重奏錄製一套歌曲,稍後作為First Meditations(四重奏)發行,而在10月,他完成了28分鐘的尖叫實驗,在Om中發布。到那時,他增強他的常規團體,加入了薩克斯風手法老·桑德斯,並在不久之後,又加入了第二鼓手拉希德·阿里。這是一個在11月錄製Meditations的團隊,回顧了來自First Meditations的曲子,並以擴大的陣容提升了能量。到那時,泰納和瓊斯的退出已經寫在了牆上,泰納表示他無法再聽到自己的演奏,而瓊斯則不想成為半個打擊樂隊成員。泰納將在年底之前離開,而瓊斯將在1966年初跟隨他離開。這神奇的一年只能導向巨大的變化。
馬克·理查森是《華爾街日報》的搖滾與流行音樂評論家。他在2011年至2018年間擔任《Pitchfork》的主編和執行主編,並為《紐約時報》、《NPR》、《Billboard》和《The Ringer》等出版物撰寫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