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9mm Goes Bang
在1988年5月30日,《紐約時報》報導了一條美聯社的新聞,標題為「2名青年被控與廣播DJ的謀殺相關」。那時候《時報》的風格是teen-ager而不是teenager。紐約市警察局逮捕了來自布朗克斯的18歲青少年肯德爾·紐蘭,並以二級謀殺罪指控他,這起事件發生在大約九個月前的大學大道,高橋公寓項目對面,公路,鐵路 yard,哈萊姆河。被指控的另一位青年是17歲的科里·貝恩,他因為涉嫌從車站的自動閘門偷取地鐵票而被拘留。
斯科特·斯特林就是斯科特·拉·洛克,這位DJ和KRS-One一起,形成了Boogie Down Productions的核心。他們是在斯科特擔任社會工作者的時候相遇的,當時他在166街的富蘭克林兵工廠男子收容所工作,而克里斯——他就是克里斯——則假稱參加虛假的工作面試,以利用兵工廠為幫助居民找工作的地鐵票存貨。斯科特和克里斯發起了激烈的爭吵;克里斯叫斯科特是「家裡的黑人」。他們被保安分開了。
那是大約1985年。從那時起的歷史已經相當完整地被記錄:斯科特開始帶著仍無家可歸的克里斯以及其他三名青少年(包括當時只有15歲的D-Nice)向南走20多個街區,去觀看他在百老匯劇場的DJ演出。不久後,斯科特和克里斯開始創作自己的歌曲,並利用Rock Candy Records成立了自己的子唱片公司。他們錄製了幾個樣本,魔術先生將它們否決,他們將魔術先生的否決視為來自皇后區的警告。在Ced Gee(Ultramagnetic MC的共同創始人,斯科特和克里斯都在他的設備上練習過)的幫助下,他們錄製了Criminal Minded,該專輯於1987年3月發行。它迅速成功,甚至華納兄弟表示他們想要拯救BDP免受迅速惡化的Rock Candy交易。
但斯科特並沒有活著簽署華納的合約。8月26日,他帶著一群人去高橋參加調解會議,因為D-Nice因涉及到另一名年輕男子的女友而遭到毆打。然而,計劃中的干預卻演變成暴力:拉·洛克和一名保鏢在與D-Nice施暴者的朋友交談後,返回他們的紅色敞篷吉普車途中,槍聲響起。拉·洛克中彈兩次,一顆子彈打在耳後,另一顆打在脖子上。
他於晚上11點剛過,送入林肯紀念醫院。第二天的下午5點,他的母親將他從生命維持設備中拔掉。MC Serch於午夜左右抵達醫院,告訴XXL,KRS當時在走廊裡來回踱步,說「我們得繼續前進」。
在我們繼續之前,我應該透露一些事情。我出生於1992年,對1987年南布朗克斯的情況無法發表任何權威的看法,或者紅警多久播放一次Criminal Minded的歌曲,或者Shan被叫出來的感受,或者我是否會自然而然地站在Marley Marl那一邊(我會的)。我不在那裡。我能夠提供任何有意義背景的第一張重要說唱專輯是《Get Rich or Die Trying》。我第一次看到KRS-One是在一部DVD上,這是我朋友從他的同父異母兄弟那裡偷來的。當我聽到「Children’s Story」的旋律時,我首先想到了Mos Def和Puff,然後我的腦子轉向了Slick Rick。而我第一次聽到Zungguzungguguzungguzeng的樣本時,在「Remix for P is Free」中,我想,“哦,Definition。”
除此之外,不想過於沉迷,我會說,作為一名孩子時所做的所有研究基本上只是聽取和閱讀有關雷根時代的第二手和第三手敘述。因此這裡沒有原創報導。另一方面,這篇文章並不是寫作者「以2017年的視角看待Criminal Minded」或(天哪)試圖在MCA和特朗普白宮之間建立聯繫等等。
但是,向後看並認識到一個類型的形成記錄是如何自身歷史的,這很重要,或至少很有趣。因此,「Remix」就像一個簡歷:克里斯擺脫了毒品窩點的束縛,融合了牙買加的元素和自己的元素。Yellowman也在其中,還有116街的毒品上癮者。
實際上,Criminal Minded 是一場對歷史的戰鬥。即使魔術先生的耸肩是催化劑,BDP的機器開始運行以回應「The Bridge」,而這首曲子在大多數饒舌歷史中被忽略,卻傾向於使用當時更低劣的歌曲。「South Bronx」在音樂上不如「The Bridge」冒險,但卻是兩倍的惡毒:可以看看對Shan不幸的唱片合約的指責,或者「與其試圖打垮LL,你不如把你的兄弟們從毒品中救出來」。KRS補充說,從76年到80年,他在皇后區沒有聽到「一聲響動」,而在布朗克斯這樣聲稱的任何人,則不會活著。
因此,不想過於深入探討,Shan以「Kill That Noise」作為回應,隨後是「The Bridge is Over」。 (和Criminal Minded一樣,Shan的Down By Law裡也有兩首是這個隊伍反覆搏鬥的歌曲。BDP把「South Bronx」和「The Bridge is Over」拆分到他們的唱片中,但Shan選擇立即在《The Bridge》之後放置「Kill That Noise」。)「The Bridge is Over」是拉·洛克的關鍵時刻,尤其是對KRS來說,他以一種突顯文化分歧的明顯牙買加風格進行創作。此外:他創作了截至那時為止他一生中最好的押韻,也首次看起來似乎是Juice Crew真實的同齡人。
在這一切發生的這些年裡,Shan一直堅持認為「The Bridge」僅僅關於是Queensbridge中的嘻哈是如何開始的,並非全球意義上的嘻哈是如何在Queensbridge開始的。那並不重要。在短短幾個月內,KRS就將自己與布朗克斯的傳說緊緊相連,語義在「曼哈頓不斷繁榮…」的面前也顯得毫無意義。這是一場神聖的戰爭,而克里斯在無形的電波和空氣中劃定了戰線。
在「Elementary」中,克里斯拼出KRS-One:知識對幾乎所有人來說至高無上。他還攜帶了一箱海尼根啤酒,說「我喝得有點醉」。在克林頓和W.布什的年代,他進入了教授的角色,分發智慧,並且(更多的是,太多了)責罵那些跟隨他的人。你還記得和Nelly的爭執嗎?
但是回顧過去,認識到KRS始終如一,難道不是一種鼓舞人心的事嗎?克里斯並沒有慢慢累積知識和生活經歷到他感到值得承擔這個角色——他是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來的,決定自己是一位教師,並實現了這一點?
沒有想像斯科特·拉·洛克今天會在哪裡,並且沒有注意到他的謀殺和「9mm」中提出的假設之間的可怕相似之處,這是很難的。而且有些片段(「Poetry」,「Dope Beat」中的AC/DC樣本,絕對瘋狂的「Super Hoe」,KRS在其中誇讚斯科特的勃起的力量)如今完全不會播放。但是在形式層面上,這是說唱音樂的巔峰成就之一,而不僅僅是一個衡量進步和標記時間緩慢流逝的里程碑。
Criminal Minded值得在2017年來重聽每一遍,並且不應該只是去精神上拆解它的各個部分,追蹤那些被後來的說唱者重新利用的曲目——即使這正是KRS自己似乎在結尾的主題曲中所倡導的:
「我不是音樂狂熱者,也不是街舞迷
我只是利用了樓上的閣樓所擁有的材料」
「我在小時候就聽過這些MC」
「但我射擊的次數多過他們的所有。」
Criminal Minded是一個懸浮在1986年和1987年的琥珀快照,展現了斯科特學習設備的特性以及克里斯調整他風格的過程,展示了D-Nice在青春期專注於完善一個相當狹窄的技能集。回想一下,整張專輯中有整整20%都是為了一場沒有語境的爭持而製作,沒有任何語境的插曲或過場:這是倉促之作,而不是考慮三十年後會聽起來如何的作品。在這樣的情況下,BDP創造了即使放在外界元素中長時間也不會腐蝕的東西。你看,國王會失去冠冕,但教師卻永遠保持智慧。
Paul Thompson is a Canadian writer and critic who lives in Los Angeles. His work has appeared in GQ, Rolling Stone, New York Magazine and Playboy, among other outl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