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27日,阿特·布雷基坐在他的第二個家——爵士歷史上最重要的錄音室,工程師魯迪·范·蓋爾德位於新澤西州恩格爾伍德懸崖的高頂奇蹟中的鼓架上。在與韋恩·肖特的一首藍調進行了一段激烈的洗牌後,他加入了一個爵士名人堂工作團體——肖特,次中音薩克斯風;李·摩根,小號;鮑比·蒂蒙斯,鋼琴;贾米·梅里特,低音;布雷基開始了一段類似套曲的七分半鐘的鼓獨奏。在即將成名的《自由騎士》——一張被低估的藍點唱片的標題曲中,他用高帽子的一聲特色隱蔽剪切來保持時間。奠定這個基礎後,布雷基通過汹涌的連擊、動態的圖案以及結合了擺動時代鼓手如比格·西德·卡特利特和奇克·韋布的影響,以及他在40年代後期在非洲大陸吸收的節奏,講述了剩下的故事。
如果音樂家和評論家所稱的多重節奏可以被定義為使鼓組呈現交響樂的維度,那麼「The Freedom Rider」應該被視為布雷基的代表作。正如他開創性的鼓手同事麥克斯·羅奇在1990年《紐約時報》中所述,在布雷基71歲去世後,「藝術在用四肢保持獨立性方面或許是最棒的。他早在別人之前就這麼做了。」
在這場獨奏的驚人之作中,布雷基踏上了概念性的領域。這將他置於那些勇於獨自追蹤的鼓手的傳統之中,這一傳承包括Footnotes to Jazz, Vol. 1: Baby Dodds Talking and Drum Solos、羅奇的Drums Unlimited、托尼·威廉姆斯的「Some Hip Drum Shit」、「保羅·莫提安的“Ch’i Energie”」等等。其標題喚起了錄製時仍在進行中的公民權利運動,將其置於爵士樂抗議的旗幟之下,這一傳承始於該類型非洲裔美國的工作歌曲根源並持續至其每一個發展階段。(相關錄音的名單可能會填滿這一空間的其餘部分,但簡單列舉幾個:路易斯·阿姆斯壯的「Black and Blue」、比莉·哈樂黛的「Strange Fruit」、索尼·羅林斯的Freedom Suite, We Insist!、麥克斯·羅奇的Freedom Now Suite、約翰·科特蘭的「Alabama」、明格斯的「Fables of Faubus」、阿奇·謝普的Attica Blues以及「Malcolm, Malcolm—Semper Malcolm」、妮娜·西蒙的「Mississippi Goddam」、加里·巴茲的NTU樂隊、克里斯蒂安·史考特·阿圖德·阿杜阿的「K.K.P.D.」…)
The Freedom Rider的大部分是在那個五月的日期捕捉到的,這是五重奏的最後錄音,正值美國公民權運動時間軸中最關鍵的幾個月結束。隨著1960年Boynton v. Virginia和1946年Morgan v. Virginia等判決,最高法院已經保證商業州際巴士及州際終端餐廳和設施的隔離是不合憲的。但是,許多南方州仍在吉姆·克勞的魔掌和白人隔離主義者的統治下,拒絕執行這些判決。5月4日,七名非裔美國人和六名白人活動家乘坐公共巴士從華盛頓特區出發,前往路易斯安那州。這些自由乘車行動將進一步深入南方,挑起了隨後夏秋季節的可怕暴力,卻也獲得了數百名參與者及全國無數支持者的加入。建立在非暴力抗議戰略之上的運動,獲得了巨大的媒體報導,催生了新的立法和執行命令。
然而,玫瑰色的追憶永遠不要低估自由乘車者所面對的危險。在母親節的5月14日,包括克蘭黨人和警方的襲擊群體在阿拉巴馬州安尼斯頓襲擊了乘車者,並向其中一輛巴士投擲汽油彈。隨後伯明翰和蒙哥馬利也發生了更多的暴力事件。在後者的小鎮上,當納什維爾學生運動形成運動的第二代時,成千上萬的隔離主義者在一座舉行致敬乘車者的浸禮教堂外鬧事,該教堂還包括了馬丁·路德·金。5月24日,就在布雷基錄製他的獨奏前的三天,乘車者在密西西比州傑克遜因試圖使用白人專用設施而被捕。遵循運動的「不保釋入獄」口號,數百名乘車者最終佔據了臭名昭著的帕克曼農場。
布雷基當然有充分的理由通過他的四肢致敬來支持乘車者。來自匹茲堡的他是一名孤兒,早期作為鋼琴家磨練技藝,但在與瑪麗·露·威廉斯和弗萊徹·亨德森樂隊的職業經驗中轉向了鼓。在40年代早期到中期,他在喬治亞州隨著亨德森的巡演時因種族問題遭到警方毆打——如此殘酷,以至於需要手術,並在他的頭部放入了一塊鋼板。他退回北方,留在波士頓的一份穩定工作。隨著那十年末,他在非洲變革之旅中沉浸於伊斯蘭教,並以阿卜杜拉·伊本·布哈伊納的名字而聞名,最終獲得了綽號Bu。
帶著這樣的背景回顧布雷基的獨白,湧現出大量的聯想:那些湯姆和小鼓滾動聲中灰狗和小道的輪胎;在那些單一的擊打和鈸撞擊中嘲笑和投擲石頭和其他仇恨行為的畫面;焦慮變為行動的那一刻,布雷基自小鼓轉向整個鼓組、流露出像非洲古巴的節奏感。一切都充滿不確定,尤其是在寧靜的時刻。最重要的是,「The Freedom Rider」是一種韌性的練習。正如納特·亨托夫在LP的原始註解中所寫的那樣: 「[藝術]布雷基喚起了當時的情感漩渦——改變的風暴席捲全國,對改變的抵抗,以及自由乘車者的普遍信念——「我們不會被移動。」
談到爵士樂的偉大人物之一,卻不提及鼓,這是完全可能的。你可以談論有多少藝術家以如布雷基的藍音響應定義的那種大使關係,來代表一個唱片公司。儘管他在職業生涯中為許多唱片公司錄音,布雷基指導了藍音最優秀的一些樂隊,並作為領隊和伴奏者貢獻了一堆最受喜愛的錄音。在這一過程中,他創造了該唱片公司第一個標誌性的音調,更耐心且浸潤藍調的音樂演變,稱為硬派爵士。
他還通過他不斷變化的工作組——爵士信使們,培養了幾代重量級的爵士樂手,他鼓勵他的年輕音樂家們創作,就像他鼓勵他們在他們離開後帶領自己的樂隊。爵士信使們的年表是一個值得一試的一系列值得的陣容調整,但其正確故事始於50年代,當時布雷基開始指導一個具有強烈搖擺和福音色彩的集體,鋼琴家霍勒斯·西爾弗。與西爾弗的分開後,這位鼓手指揮了一支強大的五重奏,在阿爾托薩克斯風的傑基·麥克萊恩的引領下,直到1958年解散,布雷基招募了摩根、蒂門斯、梅里特和低音薩克斯風手班尼·戈爾森,這些年輕的大師曾在費城音樂界發展。1958年10月,這支陣容錄製了Moanin’,該專輯不僅推出了幾首未來的標準——蒂門斯的標題曲、戈爾森的「Blues March」和「Along Came Betty」,更成為布雷基(且無可爭議是藍音)的旗艦專輯。其「The Drum Thunder Suite」中的節奏語言更在「The Freedom Rider」中得到了進一步提煉。
戈爾森於1959年分開並與小號手阿特·法默形成了Jazztet。薩克斯風手的替代者漢克·莫布里在一次加拿大音樂節上缺席,這為摩根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布雷基聘請他的天才朋友威恩·肖特,他是一位剛從軍隊退役、也出現在法默的大樂隊中的人。完成了介紹後,不久後,布雷基打了一通神秘的電話給法默:「韋恩就像是一名被困在大樂隊裡的戰鬥機駕駛員!」他說。肖特被解除職務。
在錄製The Freedom Rider時,27歲的肖特和當時41歲的布雷基,可能是採用最具影響力的爵士作曲家的時期,他開始了狡猾的創新。朝著60年代中期的高壓,他開始將爵士作曲的基本和諧和形式元素個性化,而產生的音樂仍然發出奇怪、奇妙、如同各種景像的效果,就像在夢中聽到藍調和爵士一樣。他的薩克斯風演奏同樣如此,有效地混合了聲音和技術奇蹟,並願意旁敲側擊簡單和諧的答案。至於摩根,當時22歲的他,不僅能夠探究和挖掘,也具備出色的硬派爵士精髓,無論是在創作上還是演奏上;他的曲子和獨奏都有著純正的以藍調為中心的魅力,以無可挑剔的節奏華麗和所需的技藝呈現。現年35歲的梅里特擁有使他能夠貼近布雷基的固有節奏感,加之他在古典研究中獲得的靈巧觸感和理論知識。現年25歲的蒂門斯,儘管他在“Moanin'”上被標籤為一位R&B迷的爵士演奏者,實際上是一位在肖特的現代主義中十分得心應手的賢者鋼琴家。
布雷基和爵士信使的這一版本在1960年3月至1961年5月之間繁忙演出,而在1960年9月於Birdland的現場錄音日期中也待了七天。隨著這數量的豐富,許多藍音的LP、擴展再版和音樂盒被催生出來。The Freedom Rider於1964年發布,除了標題曲,其原始版還包括肖特和摩根的各兩首曲子。
肖特的「Tell It Like It Is」是一首意志堅定的shuffle-blues,讓人有機會聆聽布雷基帶領他的樂隊有多麼快樂。“吹你的號角!”他對摩根喊道。 “像樣地告訴他!”他鼓勵著蒂門斯,然後提醒梅里特要“走!走!走!走!”當肖特和摩根再次進入主題時,他大喊:“好吧!”——而聽到薩克斯風手在一種傳統形式上,與他們之間建立了強大且直接的前線親密關係,是多麼愉快。
肖特的另一首作品“El Toro”是一首具有拉丁氛圍的16小節旋律,逐漸向著他標誌性的曲風靠攏。但主要是一首中至快節奏的搖擺樂曲,其中尤其扣人心弦的是薩克斯風手,不僅如此,他在開場獨奏中以科爾特蘭的風格燒得起來,提供快速起伏的旋律,直逼低音之後。蒂門斯不再屬於藍調,而是展示了他的藍調學習,而布雷基則用小鼓和邊緣重音定制了鋼琴的伴奏。(仔細聆聽布雷基如何與獨奏者互動和演奏總是純粹的享受;還要注意他如何在這個主頭段落中自如地從節奏變化為搖擺。)摩根在結尾與肖特交替八小節展示了他的旋律,顯示他的冷嗓唱法,充分展現了他使高音音符來自韻律和故事的能力,而非自我。
這位小號手的兩首參與曲目保證了The Freedom Rider的神聖陶醉。就像切割標題的戲劇強度和「El Toro」的暗藏智慧,摩根的「Petty Larceny」就是無法否認的酒吧爵士風格,是一首輕快搖曳的藍調,其主題有著時髦的旋律回聲,空間寬敞的演奏以及梅里特流暢的獨奏。(這也是1961年2月18日樂隊錄音中的唯一一首曲子。)最後,「Blue Lace」以華爾滋節奏強有力的搖擺,卻又不失敏感。
肖特將與布雷基一起待到1964年,正是他開始在邁爾斯·戴維斯的第二個大五重奏中改變爵士樂的走向之年。作為1964年藍音的樂隊領導人,他錄製了三張專輯Night Dreamer、JuJu和Speak No Evil,這些都是藝術上精致的後藍調的象徵。摩根於1961年離開了爵士信使,之後由技藝無比的弗雷迪·哈巴德接替,不過他後來又回到布雷基的隊伍。摩根創造了自己的音樂經典,大多是在藍音下錄製的——專輯包括The Sidewinder,與肖特的Search for the New Land——並於1972年暴力去世,被他同居的妻子在東村的Slugs’ Saloon槍殺。摩根當時33歲。蒂門斯也年輕去世,1974年38歲,悲劇的是因為藥物濫用導致肝硬化。年逾90的梅里特仍會回想起與布雷基、羅奇、戈爾森、B.B.金、索尼·克拉克和切特·貝克的演出與錄音,以及他在費城早期開創性使用電貝斯及社區建設的努力。
布雷基將繼續過著充滿教導的傳奇生活。在撰寫本文章時,藝術布雷基基金會的官方網站上列出了217名信使校友,這簡直成了一條通往爵士全貌的地圖。50年代和60年代出現了戈爾森、哈巴德、莫布里、麥克萊恩、克利福德·布朗、肯尼·多宏、約翰尼·格里芬、伍迪·肖和西達·沃爾頓等名字,加入了他的陣營。在80年代,布雷基教導了一代充滿熱情、具市場價值的男子,被稱為年輕獅子:溫頓和布蘭福德·馬薩利斯、特倫斯·布蘭查德、華萊士·羅尼、唐納德·哈里森小、肯尼·加雷特、本尼·格林等等。不過,他從未培養出一支如1960年至1961年所組成的那樣有天賦和前景的樂隊。
Evan Haga worked as an editor and writer at JazzTimes from 2006 to 2018. During his tenure, the magazine won three ASCAP Deems Taylor Awards, one of which was for an article Haga wrote on the confluence of jazz and heavy metal. He is currently the Jazz Curator at TIDAL, and his writing has appeared at RollingStone.com, NPR Music, Billboard.com and other outl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