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唱片行业庆祝令人困扰的失控唱片店日的一周前,BBC发布了一份可疑的报告,声称“在上个月购买黑胶唱片的人中,有48%承认他们还没有播放它。”这篇文章从未对由英国市场营销公司ICM Unlimited进行的民意调查进行说明,并留下了一些重要问题未解答:有多少人被询问?他们多大年纪?他们住在哪里?尽管如此,主要的结论——几乎一半目前购买唱片的人并没有听这些唱片——依然是一个完全可信的可能性。对于当前市场上的许多消费者而言,唱片既是你持有的东西,也是你听的东西,是粉丝的奖杯,同时也是消费的手段。
在这种适合商品销售的背景下,经过几十年的沉寂,软盘唱片再次回归。顾名思义,软盘唱片是压制在薄而柔软的表面上的唱片,可以在标准唱机上播放。大多数软盘唱片是由PVC薄片制造的,但也可以用涂有树脂的纸板或印花纸制造。它们成本低廉,但很快会老化,更多的是一种奇趣而不是质量。在黑胶唱片销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软盘唱片现在在乐队商品桌上或豪华专辑包中的附赠品中变得相对普遍。曾经主要作为一次性营销赠品使用,现在通常作为可销售的收藏品出售。
当然,它们的声音效果并不好。软盘唱片的噪音源错误,不耐多次播放。浅而纤细的沟槽是极度柔韧性的代价。当你听软盘唱片时听到的失真很可能是你的唱针拖着沟槽底部拾取表面噪音的结果。(黑胶唱片中的录音是在沟槽壁上,而沟槽底部本身没有数据,但容易积尘。)它们还经常跳针(材料通常很滑),而且听软盘唱片会施加足够的压力,迅速或最终会导致唱片弯曲或皱褶。一些软盘唱片以前有指定的地方可以贴硬币,硬币的重量可以在播放时稳定唱片。
从某种意义上说,软盘唱片像是苏联X光黑胶唱片的合法化继子,这是一种非法压制被审查音乐的地下形式——通常是被禁的美国摇滚和爵士乐——用旧的X光片,这种循环利用的材料被不显眼地重新用于一个禁忌的消费行业。X光片的柔韧性不仅仅是剩余材料的症状,它使走私者比传统的硬质黑胶唱片更容易隐藏这些唱片。这些X光“骨头唱片”通常早于商业使用的软盘唱片,但软盘唱片有一个更合法和直接的起源故事,通过一个专利。
如音乐记者Oliver Wang在一篇关于软盘的文章中所写,“早在1905年欧洲发明家就对‘会说话的明信片’申请了专利,其想法是可以将信息录制在涂有树脂的明信片上的留声机沟槽中。”作为消费行业这种明信片信息似乎从未真正兴起,但携带沟槽的柔韧性理念在20世纪下半叶催生了创意营销用途。最常见的软盘唱片类型于1962年由一家名为Eva-Tone的公司申请专利并注册商标,名为Soundsheets。
低廉的制造成本和固有的新颖性使软盘唱片作为促销设备具有广泛而奇特的吸引力。最著名的是,从60年代初开始,软盘唱片作为杂志中的插页出现。例如,一本生活杂志可能包含一个播放雷明顿剃须刀广告小调的软盘。几年后,在70年代,成人电影杂志High Society送给订阅者一张软盘作为特别节日期刊的一部分;封面承诺了一个特别赠品——成人女星“Gloria Leonard在唱片上与你现场做爱。”1979年,国家地理杂志向读者分发了一张名为“[鲸的歌曲](https://www.discogs.com/Humpback-Whale-Songs-Of-The-Humpback-Whale/release/1460888)”的叙述性现场录音。
软盘唱片还通过将内嵌沟槽的乙酸盐膜层叠在纸板包装上印制在谷物盒子背面上。(这种纸层叠制造工艺从未像更为突出的Soundsheet方法那样好,但在整个80年代仍然在使用。)1968年,理查德·尼克松的总统竞选活动通过邮寄他的提名演讲片段在一张柔性唱片上,上面写着“尼克松是唯一的选择。”(尼克松在当年十一月赢得了选举。)
当然,软盘唱片最频繁的载体还是音乐。1964年官方的披头士粉丝俱乐部向美国成员赠送了一张免费的圣诞特别唱片。除了俗气的小调,杂志插页还携带了许多令人垂涎的独家内容。1966年,疯言疯语的Aspen杂志作为由安迪·沃霍尔设计的一期的一部分,发送了一张由地下丝绒的约翰·凯尔录制的软盘唱片。到了80年代,将音乐通过软盘唱片包装进杂志的理念达到了顶峰,并随着英国杂志Flexipop!的兴起和随后的衰落而达到顶点。在Stylus杂志2007年采访中,该杂志的一位撰稿人Huw Collingbourne说,“其他音乐杂志可能也尝试过软盘唱片,但Flexipop!把它当成了职业。我们有当时顶尖乐队的单曲——从The Jam到Depeche Mode的都有。”这本杂志仅仅持续了两年,显然是因为它的业余执行和快速老化但前瞻性的软盘戏法共同作用的结果。(毫不奇怪的是,当代收藏家愿意为曾经的垃圾支付高价,而一个挑剔的收藏家市场使一些几十年前的软盘唱片原件仍然有需求。)
在同一篇由Ryan Foley撰写的Stylus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发行软盘唱片与粉丝杂志的更真诚的做法。英国独立唱片公司Sarah Records就是从一个名为Sha-la-la的仅发行软盘唱片的粉丝杂志标签开始发展的。“这是对自命不凡、自我放纵、资本主义的攻击,”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Matt Haynes说,他不仅是谈论软盘唱片本身,也是谈论音乐。“但这也是让没有太多钱的人发行唱片的一种方式。与其只是批评别人的作为,我们还不如自己好好做。”尽管如此,尽管提供了一种廉价的DIY入口点来自我发布音乐,软盘唱片仍作为一种严肃的音乐媒体而显得边缘化,其原因显而易见。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软盘唱片的衰落在事后似乎显而易见。随着黑胶唱片销量开始下降,主要厂牌优先考虑CD,赠送一份模糊的介质对音乐家或品牌来说并不划算。
近年来,由位于旧金山的黑胶唱片制造商Pirates Press公司的推动,软盘唱片迎来了第二次生命,他们宣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向公众提供软盘唱片的公司。”(一家名为Vinyl Postcards的初创奥地利公司显然从事了自己的小规模和利基市场的生产。)公司成立三年后,Pirates Press内部开发了新的设备,能够以不同形式生产软盘唱片:方形单面和双面唱片以及带有全彩印刷的明信片软盘。公司创始人Eric Mueller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Pirates Press目前每年生产“40万到60万张软盘,分布在他们提供的各种产品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满足需求,公司于2013年将软盘操作转移到了捷克共和国的工厂。
Mueller表示,虽然“有几家杂志、报纸和其他出版公司利用打孔软盘将其绑定到他们的大型产品中......但大多数情况下,方形的和明信片软盘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最近,致力于重金属的音乐出版物Decibel Magazine开始宣传每月订阅的一张“新的、超限量的黑胶软盘唱片”,而漫画家Ed Piskor正在发布一系列历史嘻哈漫画,他宣布即将推出的杂志将附带一张“独家的嘻哈黄金软盘唱片。”
尽管这些怀旧的软盘唱片促销实施方式,Mueller说“很多客户也将它们作为零售项目使用。”他还承认,由于音质低劣,Pirates Press制造的大多数明信片软盘“都是用于促销而不是出售。”几年前,布鲁克林精品嘻哈厂牌Slice of Spice发布了我个人最喜欢的软盘唱片,作为一首歌词形式为信件的歌曲的附赠品。歌词印在一张可播放的明信片上,设计巧妙,看起来就像写给老朋友的手写便条。
在某些方面,软盘唱片作为促销品已经回到原点。即使到现在,也很难摆脱柔性唱片的低科技怪异感。在它们的奇特中有一种永恒的新奇感。它们过去经常是俗气的弃物,虽然仍然是二流唱片,软盘唱片再次成为完美的营销工具,无论是对于喜欢购买唱片但不听唱片的群体,还是对于记得它们曾经作为一次性商品的怀旧消费者来说。无论哪种方式,它们再次对业务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