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时,历史变得更加珍贵。
n我母亲用她的母语俄语对我说话,那天晚上我们发现我奶奶——她的母亲,也是主要抚养我到青春期的女人——被紧急送往南布鲁克林的医院。她在不断地重复着话,神奇的是毫不失语,在一口气中试图保存她们共同的过去。
n我们一起坐着,首先是在医院的大厅,然后是在餐厅,最后是喝咖啡,我母亲和我一起回到了她年轻时在苏联的生活。开始时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安抚我们的担忧的谈话,却变成了关于苏联非正规黑胶唱片贸易的历史。
我母亲出生于1963年基辅的一个大城市,她确认俄罗斯当时已经有黑胶唱片,主要是45转的。当她很小的时候,她会在她的小苏联公寓里随着单曲跳舞。“这大概是‘68或’69年,”她告诉我,还唱着一首流行的儿童歌曲。这是一个甜美的回忆,但却带有一些不正当的意味——她听到的音乐是非法获取的。她解释道,在60年代和70年代,你能拿到的唱片都是在苏联商店出售的,并且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
“被批准的音乐就是苏联音乐,”她解释道,“那是俄语的音乐。有一些……嗯,不是很多艺术家,但有一些艺术家被允许在电视上表演。”
然而,如果你想听苏联政府未批准的音乐,去商店是不够的。我的母亲在喝一口浓缩咖啡时笑着解释道,有一个非法黑胶唱片的地下经济。“这是一种音乐黑帮,”她沉思道。
非法黑胶团伙开始于广播。“有像美国之音和BBC这样的节目,这些节目中的音乐会在俄罗斯电台是被禁止播放的,”她回忆道。“有某种方法可以调节收音机去接收那些波段。人们知道何时尝试,我记得我的父亲会坐下来,大家都会和他一起调节收音机。突然,一个声音会出现。”
从那时起,一台磁带录音机会被放在收音机旁,就像把麦克风给歌手录音一样,大家会安静下来,让磁带录下模糊的滚石乐队单曲。但录音仅仅是斗争的一半。如果你想把违禁音乐放到蜡碟上,你需要一个联系网络和足够的财务自由,因为一张45转唱片的价格超过了一半的平均月薪。
“你看,你得认识认识某些人,”我母亲回忆道。在苏联,有录音室有权录制黑胶信息和作为礼物的批准音乐。“比如你是个小女孩,你进录音室想录制一段生日祝福给你妈妈,那可以正式录制。这是合法方式,录音室用这种方式挣净钱。”这些人同样可以,以合适的价格,把你的磁带录音转录到蜡碟上。
然而问题在于黑胶材料的稀缺。即使你在录音室工作,这材料也是不可能获得的。解决办法?X光片。
“你看,大家都很穷,都在找赚钱的办法,”我母亲分析道。“人们可以从诊所偷点东西出来,不觉得在做错事。谁需要旧的X光片呢?他们会偷偷把这些胶片拿出来卖掉。如果你把唱片放在光下,你可以看到旧骨头。”
“他们会剪出一个和黑胶一样大小的圆,”她继续说。“英文叫它‘骨头上的音乐’。音乐写在骨头上。在那些录音室里,一切都是录制下来的。为了钱。但你自己不会亲自出现。你必须认识为你这样做的人,他们会处理好一切。”
这种骨头黑胶的价格是25卢布,如果卖家比较大方的话。在70年代,我母亲记得平均月薪大约是100卢布。还不包括贿赂诊所和录音室员工的费用,一首歌的价格是你月薪的四分之一。虽然这显然是价格欺诈,但有一个例子,我母亲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从这个破碎的系统中获利。
“在‘78年,我父亲从意大利给我寄了一张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的黑胶唱片,那时他正在移民美国,”她告诉我。“我只听了一次,我母亲就朝我喊。她不想用我们的唱机毁掉唱片。那黑胶唱片值很多钱。她去把唱片卖给了那些买卖的商人。我只听了一次。”
她强调说,当时整个交易都是非常非法的。“你会坐牢,”她向我保证。“英文中,这种罪名是:分发非法唱片,分发反苏联宣传。”所有外国音乐,除非另有说明,都被贴上“反苏联宣传”的标签。由于严厉的法律后果和隐含的需要将所有黑胶交易隐秘化,我不得不问人们如何融入这个系统。
“我该怎么解释呢?”我母亲带着笑声说。“我们住在一个非常奇怪的世界里。真的,我们有两个世界。我们有一个公开的世界和一个隐秘的世界。公开的世界……你去上学,你是共产党员,你去参加共产主义集会,你过着共产主义生活。
“另一种世界,隐秘的生活,人们在厨房里小声进行反共讨论。我们有个词,用英语说就是:一起坐在厨房里。公寓非常小,所以大家都会在这些小房间里聚会。很安静的,人们会听音乐。”
在70年代末到改革时期,苏联放宽了边境控制,允许新的音乐贩卖方法。游客们开始访问苏联,而黑胶制造商们会盯住他们的酒店,提供昂贵的俄罗斯鱼子酱来换取最新的专辑。这个系统被大家普遍理解。游客们带着知识来苏联,知道如果他们带来了音乐,他们会以某种方式得到好的报酬。
然而,即使在改革时期的80年代中期,非法黑胶交易的黑色魅力仍只保留在主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以及我母亲的故乡基辅。“外地人什么都听不到,”她以一种怜悯的语调解释道。“只有在大城市学习的年轻人才能探索音乐。否则,他们就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苏联大多数人对音乐是聋的。”
即便有英语到俄语的语言障碍,我母亲发誓那些曲调是迷人的。她开始哼唱披头士的“昨日”,再次捂着她的心口,“我记得那首歌,”她说,“那是我的青春。(美国的)曲调是不同的。‘加州旅馆’听起来如魔法一般,如另一个美丽的世界。它离苏联的生活那么遥远,你不需要懂歌词。”
我母亲1989年离开苏联,来到美国,遭到文化冲击的打击。“我差点晕过去。当我看到在美国可以买到的一切时,我是……”她深吸了一口气,做出一个瞪大眼睛的表情。不用提在杂货店里的CD,至今按需流媒体服务的前景仍令她目眩神迷。
美国消费主义的过剩不仅重新定义了我母亲对音乐购买过程的理解,也使她反思了她移民前的整个生活。“没有音乐,我在苏联的生活会更差,”她说。
“我仍然无法将音乐与我整个生活分开,”她总结道。
Donna-Claire Chesman 是一位位于东海岸的音乐撰稿人,她与爵士乐和她的宠物鹦鹉一样爱 Big L 和 The Fugees。她的作品还出现在 DJBooth、Pigeons and Planes、Mass Appeal、XXL 等网站上。如果你愿意,可以在 Twitter 上找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