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唱片播放器的总质量中,唱头的比例微乎其微。即使是最大小最重的唱头,其重量也很少超过二十克,且不会比成人的拇指尖大。尽管体积非常小,唱头却执行着重要的任务,将唱片的凹槽转化为电信号。由于这个角色对播放器的整体动作至关重要,因此它们对您的唱盘所产生的声音有着巨大影响。
如果您曾经需要购买一个新唱盘的唱头,或者正在寻找一个替换的唱头,或者您只是简单地在工作中打发时间,您会知道唱头的起价大约为30美元,但从那里开始,价格稳步上升,最终甚至可以让你购买一辆全新、带保修且规格良好的汽车。如果您进一步挖掘这一信息,您还会注意到,价格更高的唱头通常被列为移动线圈设计。而价格较为平易近人的唱头往往采用移动磁铁型设计——那么什么是移动线圈唱头,为什么您应该考虑为一个花费一笔钱呢?
唱针的作用是将唱片的凹槽转化为电信号。为了做到这一点,动磁唱针的末端装有一个微小的永久磁铁。这在唱针主体内的两个线圈之间移动,从而生成电信号。该系统效果极佳,且具有相对经济高效的组装优点,但同时在过程上的一些改进也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这意味着除了改善唱针的轮廓、使用更好的磁铁、增大线圈的绕组数以及在其安装的底盘上花更多心思,都会有助于提高性能。
动圈唱针基本上是对这一原理的反转。在吊臂的末端装有一个小线圈,并悬挂在磁场中。线圈在此磁场内的运动生成电信号,这就是唱盘的实际音频输出。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吊臂末端的质量减轻。由于线圈可以显著小于磁铁,因此吊臂上的惯性重量得以减少,从而提高了唱针的性能。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在工程技术方面的进步,尤其是机器绕组,已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优势。
这种降低质量的另一面是,吊臂末端的线圈非常小,这意味着普通动圈唱针所能产生的电压相应地非常小。如果我们认为动磁唱针的典型输出约为0.4V(也就是说,这种电压远低于土豆能够产生的电压),那么动圈设计的输出可能低至0.2mV,数量级相差悬殊。这是因为可以在小线圈中绕制的绕组数量有限。近期动针设计的创新创造了输出更接近动磁设计的动圈唱针,尽管这些仍然相对稀少。
无论信号大小,这些信号确实还有其他一些优势。动圈唱针的电感和阻抗远低于动磁唱针,因此你在电容方面的问题会更少——电荷的存储而非其消散。在现代电子设备中,虽然这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但可以公平地说,动圈唱针比动磁设计更接近一个理论上的理想状态。
从纸面上看这些区别是这样的,但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如果你正在为一个唱针购物,应该勇敢尝试动圈唱针,还是应该坚持使用你熟悉的?首先要考虑的“普通”低输出动圈唱针是,它们需要专用硬件才能正常工作。这个低输出需要一个能提供所需增益等级的唱放前置放大器,以确保声音可听。常规动磁唱针无法在没有升压变压器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升压变压器是被动设备,可将动圈信号的电压提升到能被动磁唱盘电路使用的水平。这并不是一种便宜或完全简单的方式(尽管如果正确执行,声音效果卓越),因此专用的动圈唱盘前置放大器可能更合适。这些设备的价格从$100起,但如在早期的文章中提到的,其功能使得你通常能够听到通过升级所带来的好处。这些成本需要考虑在内。
这些隐藏的数据并不是在此结束。当大多数动磁唱针磨损时,你可以选择更换唱针继续使用。然而,一旦动圈唱针的唱针磨损,由于其设计,除非整个唱针大幅重新构建,否则就会成为废品。对于某些极其昂贵的型号来说,这意味着仅仅唱针的运行费用可能高达每面一美元(或更多),这点需要考虑。
还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非常出色的动磁唱针已被发布。像Ortofon、Goldring、Clearaudio和Nagaoka这样的公司已将动磁唱针的工程技术推向新高度,并且它们一些高规格设计的性能与优质动圈设计相竞争,价格高达$1,000,这对于唱针而言是一笔巨额开支。
因此,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动圈唱针适合的时机是什么,应该积极寻找吗?首先,我认为低于$500的动圈设计几乎没有提供好处,与其所有缺点相比,动磁设计成本更低并使用更简单的唱前级是个好选择。在这个价格以上,动圈唱针的优势——响应速度以及在规模和效果 placement方面的轻松感开始显现出来,使其优于动磁模型。
如果你的预算充足,当你超过$1,000时,有些唱针在合适的支持系统下可以实现令人大为印象深刻的表现。有些设计能毫无机械接口感地展现音乐,这需要亲身体验。绝对而言,这并不重要,但某些设计确实散发出宝石般的特质,让人难以不被其感动。如果你是务实的人,Ortofon和Shelter设计的封闭式机身可能会吸引你,而那些喜欢展现工程技术的人可能更感兴趣于Lyra或Dynavector的设计。最后,如果你想要一些令人惊艳的东西,Koetsu可能更适合你。
最终,动圈唱针可以提供惊人的性能。在适当的支持设备下,它们提供的性能飞跃能让你笑得像个傻瓜。然而,它们并不是获得卓越音质的唯一途径,作为用户,你应该意识到潜在的陷阱。不过,只要配备好支持设备,你就能够体验到一些非常惊艳的黑胶播放效果。
Ed is a UK based journalist and consultant in the HiFi industry. He has an unhealthy obsession with nineties electronica and is skilled at removing plastic toys from sp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