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David Le'aupepe談論他的樂隊Gang of Youths時,談話很快就會轉向宗教。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支樂隊最初成立於澳大利亞悉尼,其根源來自教會。似乎這個話題並不會讓他感到煩惱。事實上,他似乎對此感到振奮。在紐約繁忙的街道上通話時,這位澳大利亞詞曲作者快速而果斷地說話。他可以在不喘氣的情況下從喬治·威廉·弗裡德里希·黑格爾跳到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同時適時提及路上經過的、穿著Jawbreaker T恤的人。他的說話方式像個哲學家,卻又帶著西德·維修斯的精神。
nLe'aupepe喜歡在這些高層次的概念上進行對話,這很好,因為有很多關於樂隊最新專輯Go Father in Lightness值得一談,現在在Mosy Recordings發行。關於上帝、人性、政治以及幾乎任何可以想像的重大存在主義話題,都出現在這張16首曲目、時長1小時18分鐘的專輯中。儘管Le'aupepe有著朋克的態度,聽眾在這裡找不到類似於Dead Kennedys的短小、有衝擊力的曲目。相反,這是一張充滿宏大鋼琴抒情曲和環繞弦樂編排的專輯。這是一張感覺與其所探討的情感和思想同樣大的專輯。正如Le'aupepe自己所解釋的,這是一個“接受或拒絕”的大作,因為這是他想做的事情——並不一定是為了贏得更多的讚譽或樂隊的成功。
VMP:據我所知,你們樂隊是在教堂認識的。你能描述一下這是怎麼發生的嗎?
大衛·雷奧佩佩:其實我們是在一個福音派青年團契中認識的。我們是在一個巨大的糟糕透頂的超大型教堂長大的。我們來自澳大利亞,所以如果你將這件事與Google結合起來,你可能可以想出是哪個教堂。我當時和喬基·馬蘭尼和鄭金一起演奏音樂,他們是兩位吉他手,但我們之間的友誼已經長達七到十年。我們之間已經認識很久了。
2012年的時候,我有了一個靈感,為當時我在約會的女孩錄製了一些歌曲,最終我跟她結婚了。她當時病得很重,她有四期黑色素瘤。基本上這是我試圖紀錄這段從開始直到最終分手的戀情,以及在與癌症患者相愛和生活的過程中的高低起伏。那張唱片經過了三年的錄製,Positions於2015年發行。這是Gang of Youths的第一張唱片,但當時並不打算超越這一張專輯。我本來打算全力以赴做些更實質性的事情,但一直沒做,所以我們進入了二專[笑]。
你也在朋克和金屬場景中成長,對吧?
是的,我是在悉尼的硬核朋克場景中長大的。那是我青少年時期迷戀和著迷的世界。我非常關心獨立搖滾,但我認為我的導引燈一直是硬核朋克和黑金屬。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們與我在福音派教堂中長大的世界觀完全相反...我長時間地被這些東西吸引。主要是因為它們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社區,我愛上了這些音樂。它幫助我聯繫到了一些不會瞧不起我的事物。
你在新專輯中也有談到這些,但你的歌詞中也有一種反叛的精神。這是你一直想帶到樂隊中的東西嗎?
我認為對我如孩提時所接觸的信仰重新審視是創作過程中和當下的一個關鍵。在與世界的關係中,以及與上帝或黑格爾絕對精神的關係中重新評估我的價值觀和存在。我認為大部分而言,信仰和宗教是Gang of Youths的核心。這是一個令我仍然著迷的世界。從精神層面來說,個人層面,哲學層面和學術層面來說。我認為它是我其後所有哲學和學術冒險的一個臨時組件。我還在努力擺脫那些孩提時期被灌輸的無法解釋的狗屁。所以這些是我們的一部分。它永遠無法逃脫我。你可以讓人離開教堂,但永遠無法讓教堂離開人。
你肯定也在這張專輯中感受到這一點。你有一首歌叫做《保留》,你談論上帝並使用了“報復性母親”這樣的詞...
[《保留》關於]我最好的朋友的孩子剛剛去世,這個美麗的無辜的孩子。他說,“上帝不是一個報復性的母親,儘管你可能相信相反的東西。儘管世界相信相反的東西。”而我在這裡。這首歌的主角,他在《保留》和大部分專輯中彈鋼琴。他是一個深信不疑、智慧超群的基督徒。他那時讓我覺得上帝過於寬容。但他對上帝有一套完全不同的核心價值觀。那一部分對我來說是如此鼓舞人心也令人憤怒。我感覺自己在這個人的智慧、恩典、信仰的陰影下顯得渺小。我幾乎嫉妒他能夠在即使面對孩子死亡時,仍然表現出那份信仰。
我認為我們在經歷危機時往往會緊緊抓住任何、所有的東西。我們被它的不可信性所困擾,以致於傾向向外尋找。我認為我們應該向內尋找,而他不同意,這是一個重要且改變人生的對話,我會記得一輩子。當時在車裡,和他談這件事。
開始這張專輯時,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製作出一個如此大規模的作品?
我做大多數事情時都想把它做到最大、最廣、最宏偉。我真誠地想表達我內心的願望和雄心。這就是這張專輯的有機根源。在它的基本概念層次上。這是由這種願望組成的分子結構,製作一些感覺巨大的、龐大到某些人無法滲透的東西。但仍然為每個人留有小通道和入口。我在處理黑格爾,該死的。我在談論[馬丁·海德格爾]。即使我學了這些人十年,有些事情還是讓我難以理解。這些是大命題。他們不容易。這就是我們在地球上存在的一個非常巧妙的反映。我們不總是被簡單的、輕鬆的、四分半鐘的問題包圍。他們通常沒有簡單的三分半鐘解決方案。
而這就是這的核心。我在努力以我認為需要的規模整理我的問題。我認為這對我們和我來說比我猜做預期的事情更有意義。你知道,“《Positions》之後你要去哪裡?你不會試圖去抓住成功嗎?你要突破美國和英國市場嗎?”可能不會。我只是想製作一個東西,讓我當在做糟糕透頂的工作、吃路邊發現的糟糕透頂的東西時,可以對孩子們說,“嘿!爸爸曾經做過自己不討厭的事情!”
從你描述的來看,這張專輯背後的哲學感覺非常朋克。
是的,這就是我成長的方式!一些[朋克們]可能不同意它是朋克,因為他們太忙於聽那些內向或其他的音樂...因為朋克現已被那些想要變得酷的小孩所劫持,而不是那些沒有希望變酷的小孩,被迫追隨一些東西...我喜歡覺得[這張專輯]某些方面只是我,如果那是朋克,那很好,因為那是我所愛的和成長的場景。我也對於那個標籤感到擔憂,因為隨著那個四字詞彙而來的是一整套非常糟糕的、任意的、文化上的區分。
記得《我希望我是個有花在頭髮上的朋克搖滾者》嗎?我不知道誰寫了那首歌,但那引發了一堆關於新世界裡的朋克相對性的不明智的爭論,比如“現在的朋克是什麼?”現在的朋克不再是一群憤怒的、不合群的工人階級青少年。現在的朋克更像是有著富爸爸的上中產階級青少年在爸爸媽媽的地下室裡盯著靴子看,使用反饋。對我來說看起來更朋克的是肯德里克·拉馬爾。朋克,我認為,應該更多關於精神而不是胡說八道的美學。現在最朋克的事情是一個公然的政治嘻哈藝術家。我認為無論何時有一個現狀,就會有對它的反應,那本身就可以被認為是朋克。
你在採訪中和專輯中提到這個“新真誠”的概念。你能談談這個概念是什麼以及對你意味著什麼嗎?
提到新真誠,我懷疑會引來叹息和翻白眼,這本身就在一場反對90年代常見的、虛無主義、犬儒派小說的運動中出現。比如《少於零》這些書...我想那時有一種宿命和悲觀的感覺,就像艾米爾·齊昂的觀點,世界注定要完蛋,而我們只是因為被意志所驅使才活著。我認為新真誠作為一個鬆散的文學運動,始於戴夫·艾格斯和大衛·福斯特·華萊士試圖傳達一些更...情感真摯的東西。強調讓我們成為人類的東西,而不是強調讓我們討厭的末日和陰鬱。
當我以個人層面談到新真誠時,我談到的是我可能失去的一種希望感,或者在迎向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未來的途中我們失去了什麼。一種回歸真誠的想法,是可以的,不要被那種彷彿滲透到我們幾乎所有決定中的犬儒極致影響。不要陷於佔據我們意識,將人性、人類和同情心預包裝,並作為胡說八道的Gucci T-shirt傳銷給我們的事實。那是一種犬儒,可能與真誠概念背離。真誠變成了一種Instagram濾鏡的東西。像真誠是一個醉酒、犬儒的獨立藝術家對每個人發出冷嘲熱諢。
這些中有太多讓我感覺是缺失了某些基本的人性。而新真誠可能是我試圖為自己重新獲得一些東西的嘗試。但我不知道,也許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仍然是資本主義的一部分。我也是個無名小卒。我是一個沒什麼名氣的人。但我認為我透過這種希望的眼光看待這整個運動。我往往是我自己。不管那是否酷還是另一回事。可能他媽的不是。可能嘲笑一切更酷。
如果這張專輯是關於了解周圍的世界,那麼在製作完後,你感覺自己了解到了什麼?
我以自己非常糟糕、奇怪的方式找到了一些立足點。我意識到我需要打開自己去愛。我意識到我需要關心一些比工作更重要的東西。我意識到我需要少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加奉獻給他人,對世界更加敏感,以使我感到真實。那是我如果沒有經歷所有的閱讀、生活和工作而無法踏上的整個旅程。
Dusty Henry是一位位於西雅圖的音樂記者。他的作品發表在《音響後果》、《西雅圖周刊》、《城市藝術雜誌》等等。他還經營PRE/AMP,一個致力於西北新興藝術家的音樂部落格和小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