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Hulu、HBO Go等平台上有著無比龐大的音樂電影和紀錄片選擇,但很難分辨哪些實際上值得你花100分鐘去觀看。Watch the Tunes 將幫助你選擇每週末值得在Netflix上觀看的音樂紀錄片。本週的版本涵蓋Orion: 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該片可在Netflix上播放。
"成名的問題在於你被凍結在一個畫面中,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改變這種本質。" - Jerry Rubin
當你在尋找唱片的時候,會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由奇形怪狀的LP或45轉盤引發的心跳加速,這些看起來如此不協調,甚至拿在手裡都令人感到一絲小刺激。幾年前,我在中西部的一家二手商店第一次遇到幾張“Orion” LP,就是這樣的情況。
這些唱片由Sun Records發行,幾乎總是壓制在色彩鮮豔的乙烯基上,神秘的人物以亮片的孤獨騎士面具、緞面襯衫裝扮,並似乎全力以赴地向鏡頭擺姿勢。像Reborn、Glory和Feelings這樣的標題就近在他的烏黑亮麗的頭髮旁。是的,這些唱片看起來太好,無法是壞的。
不幸的是,這些唱片的音樂內容讓我有點失望。那位類似Elvis的模仿者在覆蓋歌曲的演繹上略顯無力,涵蓋了流行音樂各類風格,真的無法讓我產生共鳴。
從“Return To Sender”到“Suzie Q”,無論Orion是誰,他似乎並不在乎自己在演唱什麼,只要他能唱就行。我把那些唱片隨意扔進了雜物堆,隨後對此失去了興趣。
直到大約一個月前,我在Netflix上偶然發現了Jeanie Finlay的紀錄片Orion: 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 正在播放。
該片聚焦了一個名叫Jimmy Ellis的人的命運,他出生在貧窮的南方,年幼時便被收養。隨著長大,Ellis展現出驚人的唱歌才能,他光滑、類似Elvis的低音不斷展示給朋友、家人及其他願意聽的人。
在高中時,Ellis與一個名為The Apollos的團體在朋友的車庫錄製了一張特別的45,壓了500張,並分發給朋友們。一家衛理公會的廣播電台注意到了這張唱片,Ellis得到了獨唱錄音的合約。但是,由於他當時未滿年齡,他的父母拒絕了這個提議,他成為歌星的夢想漸漸淡去,照顧家庭業務,養活表演馬。
對小鎮生活感到失望,準備向世界證明自己的Ellis,在30歲時啟程前往洛杉磯,留下妻子和新生兒。大城市對他來說卻是太快的節奏,在被不道德的公關代理和巷弄經紀管理詐取了生活積蓄後,Ellis又回到了家——破產又抑鬱。
在音樂夢想破滅、沒有具體計畫的情況下,Ellis的朋友鼓勵他試一試Nashville。他如實地去做,最終發現自己陷入一場遺留下的混亂,這將更好或更壞地定義他的遺產。音樂業務企業家和著名角色Shelby Singleton於1969年從擁有者Sam Phillips手中收購了Sun Records,而在Elvis於1977年去世時,已經讓Jimmy Ellis扮演“Orion”的角色,這個角色源自一個小說系列,故意宣傳成為重生的國王。
唯一的問題是,整個把戲都依賴於Ellis在公開場合時必須佩戴面具——不僅是在表演時,而是在任何時候。當他在餐廳用晚餐時,他戴著面具。當他與音樂產業高管見面時,他戴著面具。當他進行粉絲見面會時,他戴著面具。而在某個時刻,當他不知怎麼地見到了KISS時……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Jimmy Ellis很快意識到,他渴望因唱歌才能受到讚賞的願望並未實現,事實上,觀眾甚至不知道他是誰。他只不過是個戴著面具的家伙,聽起來完全像Elvis,Ellis很快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厭惡。故事隨之越來越瘋狂,但我會讓你自己去發現,就像我當時一樣。
Orion: 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對娛樂業中經常存有缺陷的人性側面進行了深刻反思。這一側面習以成癖地利用人們最深層次的個人渴望。這一側面如此渴望被欣賞,以至於它會不惜一切代價取得成功。這一側面總是一成不變,不管你怎麼做也無法改變其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