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我們會告訴您一張我們認為您需要花時間去欣賞的專輯。本週的專輯是約翰·普賴恩的寬恕之樹,是他13年來的第一張專輯。
製作晚期專輯的道路通常鋪滿了美好的意圖,但幾乎總是有著自我妥協的坑坑洼洼。不論你是自願製作專輯,還是屈從於唱片公司或經理施加的日益壓力,這意味著要面對在自己遺產的重擔下寫新歌的焦慮。你正在與自己競爭,就像所有創意工作者一樣,但不一定具有年輕藝術家那種刺激的「下次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態,因為他們望向地平線,看到自己的創作之路無限延展。你的粉絲想聽到一些熟悉的聲音,但也希望聽到一張能展示你作為詞曲創作人和音樂家的持續努力的專輯:有聲明證明你決心不成為那些在60至70歲時仍繼續錄製和巡演的自身廉價模仿者。
在職業生涯的30或40年中,能夠繼續寫出如此之好、如此自由、如如此原創的詞曲創作人並不多,但約翰·普賴恩(John Prine)無疑是其中之一。在1970年代,當許多同代人試圖沉思冥想以獲得啟蒙,或錯將混亂的晦澀視為深度時,普賴恩向外看,誠實地寫作;即使在24歲時,他也是一個通過同理心而不是自私理解世界的老靈魂。如今,71歲的他,感覺他的年齡終於追上了他的視野。
寬恕之樹是普賴恩13年來首次推出的新歌專輯,這張專輯可以驕傲地與他一生創作的任何作品相比擁有相同的地位。這些歌曲的創作聽起來是有原因的,而不是出於義務的感覺——儘管當我在1月與普賴恩交談時,他害羞地承認製作專輯的過程中有一種強迫感。他說:“我太太現在是我的經理,我兒子負責[Oh Boy Records],去年夏天他們兩人來找我說,‘是時候做一張專輯了。’”他說:“他們把我放在納什維爾市中心的酒店套房裡。我帶了大約十箱未完成的歌詞——看起來就像霍華德·休斯(Howard Hughes)入住一樣——還有四把吉他和我的行李箱。我就在那裡待了一周,寫到我有10首我想用來做專輯的歌。”
對我來說,這段背景解釋了專輯的卓越之處——這是一個跨越幾十年,觸及大量才華的創作過程:年長的普賴恩完成了年輕普賴恩幾年前開始的歌曲;2017年的普賴恩與丹·奧爾巴赫(Dan Auerbach)、羅傑·庫克(Roger Cook)、帕特·麥克勞克林(Pat McLaughlin)和基思·西克斯(Keith Sykes)合作;2017年的普賴恩與1970年代的普賴恩和菲爾·斯貝克特(Phil Spector)合作。額外收穫:這首普賴恩-斯貝克特的共同創作——專輯的亮點「上天才知道」(“God Only Knows”)——直接來自菲爾·斯貝克特的客廳:“我去他家,斯貝克特瘋了——他像床虫一樣瘋狂,”普賴恩說。“他總是有兩個保鏢圍著他,他們都帶著槍。當我要離開那晚,我們經過鋼琴[就在前門內側]。菲爾坐在長凳上,遞給我一把吉他——他在演奏音樂時變得完全正常。我們在半小時內寫了一首歌。”
寬恕的旋律清新而引人深思——製作精美,沒有多餘的修飾或過量的器樂,專注於普賴恩的聲音,雖然經歷過多次手術和頸部癌腫瘤的放射治療後,聲音改變但未減弱。這張專輯既不過於柔和,也不過於黃褐色,但年齡為主題增添了維度,這些主題經常出現在他的歌曲中。時間療癒我們的能力和奪走我們的能力在整張專輯中佔據中心位置,避免艱難但必要的對話帶來的情感後果也是如此——在動人的「夏末」中表現得更為生動而感人,這首歌根據輕鬆、有機的記憶邏輯結構,而令人心碎的「非普通的藍色」則是一個真摯而誠實的描述,講述了我們彼此生活中填補的空洞,以及即使時間將我們大多撕裂但仍然持久的幻影聯繫。
普賴恩的樂觀存在主義在71歲的年紀看起來格外好,因為年齡的增長同時使一切變得更有意義且更無意義,這是他在「瘋狂骨頭」(“Crazy Bone”)、 「當我到達天堂」(“When I Get to Heaven”)和「科學的孤獨朋友」(“The Lonesome Friends of Science”)中完全體現的觀點。前兩首歌是對充實生活的幽默反思,即使時間剝奪了你的能力(「你已經半數失去理智/而且你可能會尿床」),最終,當一切都結束時,卻會為你送回來(「[當我到達天堂] 我將要喝雞尾酒/ 伏特加和薑汁水/ 是的,我要抽一根九英里長的香煙」)。與普賴恩1995年的出色作品「湖瑪麗」(“Lake Marie”)類似,「科學的孤獨朋友」用一個共同主題連接三個截然不同的故事:前行星冥王星,擬人化為一個悲傷的淘汰者徘徊於洛杉磯;來自阿拉巴馬州伯明翰的巨大鋼鐵雕像火神,正在為他的前情人和她的新丈夫挑選結婚禮物;以及普賴恩本人,主張科學應該從人文學科中汲取啟示,知道何時應該「停止」。三個故事中的每一個都探討了追求知識有時可能帶來的後果,提醒我們對某人或對更大世界的深度聯繫追求有時會適得其反,讓你被遺忘和孤立。在這樣的情緒中隱藏了一種「離開我的草坪」的態度,但值得記住的是,進步的公路上也有路殺——這種提醒透過迷人的、不和諧的鋼琴和幾個異想天開的警示故事更加容易消化。這正是普賴恩詞曲創作的完美概括,也是他似乎始終明白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會學到的:知道哪些戰鬥你能贏,哪些即使失敗也值得奮鬥,以及哪些根本不值得你投入時間和精力。
以他特有的憨厚姿態,普賴恩對這張專輯的標題並不賦予太多意義,但將寬恕視為一棵樹(安全與庇護的來源,根深蒂固)完全有道理,我也在這些歌曲中無處不見寬恕。他們的角色周到而溫柔,願意承擔責任,渴望消除衝突或清除道德或情感的記錄。寬恕是一個年輕藝術家幾乎沒有興趣探討的主題,因為這是一種即使是最善良且情感直覺最強烈的人也不會真正掌握的技能,直到晚年。寬恕需要謙遜、同理心和韌性——不受驕傲的影響,這是青春永恆的缺陷。寬恕是從脆弱中找到力量——能夠直視某人並在他們面前謙卑地承認(正是普賴恩在專輯封面上所採取的姿勢)——認真對待情況但仍然能對自己發笑。在脆弱中找到力量,在黑暗角落中尋找光明:這是我們所有人所能期望的最好態度,也是普賴恩天賦的完美概括。
Susannah Young is a self-employed communications strategist, writer and editor living in Chicago. Since 2009, she has also worked as a music critic. Her writing has appeared in the book Vinyl Me, Please: 100 Albums You Need in Your Collection (Abrams Image, 2017) as well as on VMP’s Magazine, Pitchfork and KCRW, among other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