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尼·泰勒擁有出色的歌唱才能,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屬於自己的聲音。在1966年抵達Stax之前,他已經在福音音樂界的偉大明星中飛升,甚至嘗到了世俗流行曲的滋味。他證明了自己的魅力,確立了自己的明星特質——他所缺乏的只是身份。儘管取得了成就,但他常常被誤認為是另一位同名的R&B歌手小約翰尼·泰勒。他還常常被與新興超級明星薩姆·庫克混淆,約翰尼的聲音與薩姆相似,而且約翰尼的職業道路也是在薩姆的指導下追隨的。約翰尼曾在洛杉磯、芝加哥、西孟菲斯和堪薩斯城生活,但故事《尋找一位靈魂歌手》的起點是,他是一位尋求歸屬的藝術家。
JT於阿肯色州克勞福斯維爾出生,在西孟菲斯的棉花農民之間長大,直到約10歲時,家人搬到堪薩斯城,在那裡他浸淫於精緻的爵士音樂中。鄉村的聲音全是關於勇氣和感覺,而城市的音樂則建立在克制和樂隊成員之間的精細協調上。約翰尼在這兩者重疊的地方感到自在,他能傳達出兩者的特質,或是其中之一:大城市的文化風度,土農的真實性。是的,他準備好進入泥淖,但首先,請注意,他似乎在說,他是一個真正乾淨的人。
他的職業福音音樂生涯在17歲時邁出了巨大的步伐,他被公路合唱團(Highway Q.C.'s)從芝加哥的一家威士忌酒吧中挖掘出來,因為當時的主唱山姆·庫克(Sam Cooke)離開他們加盟了著名的靈魂音樂合唱組(Soul Stirrers)。當山姆選擇進入世俗音樂時,約翰尼再次跟隨山姆的腳步,從帶領公路合唱團到領導靈魂音樂合唱組——直到山姆將他簽給他的新世俗唱片公司。山姆·庫克製作了約翰尼演唱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許多聽眾認為這位歌手實際上是山姆。然而,這次的成功讓人感到希望,但隨著1964年底山姆被謀殺,這些計劃被摧毀了。
一位有著福音和節奏藍調根基的知名黑人表演者在尋找獨特身份嗎?約翰尼的履歷對於斯塔克斯唱片(Stax Records)來說是完美的。他聲稱有一天他在聖路易斯人生轉折點上拋了一枚硬幣:正面朝上將前往北方的摩城(Motown),反面將南下斯塔克斯。當他出現在孟菲斯時,斯塔克斯的高管阿爾·貝爾(Al Bell)據報說,"我們一直在等你!"
泰勒被指派與艾薩克·海斯(Isaac Hayes)和大衛·波特(David Porter)合作,這對作曲家和製作人最近幫助山姆與戴夫(Sam & Dave)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他們的方式有點全方位——他們會與藝術家共度時光,了解他們,聽取他們的故事,然後雕塑出符合那個人歷史的歌曲。他們曾與卡拉·湯瑪斯(Carla Thomas)、梅布爾·約翰(Mable John)等人取得成功。與約翰尼合作時,當他們深入到他的核心,他已經證明了自己是一位福音歌手,嘗到了流行音樂的成功,但海斯和波特所找到的本質是藍調。
他們的第一張單曲《我有一個夢》(“I Had a Dream”),雖然標題引發了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華盛頓遊行中令人難忘的演講,但其實是另一種夢想:即約翰尼的女孩在他做夜班時出軌。這首《我有一個夢》是藍調,深刻且富有殘酷的藍調強度,但同時也優雅:伴奏簡約而精準,就像黑絲絨布料展現出他瑰麗的聲音。後面有整個樂隊在演奏,但幾乎不會同時全員上陣;不是樂隊的限制,而是他們受制於自己,並尊重自己在這場音樂表演中作為約翰尼嗓音的互補角色。開場的吉他旋律是一連串的單音符。這並不複雜,但鋼琴和銅管樂器的結合方式卻藝術且精緻。沒有人在過度演奏,讓海斯的鋼琴在藍調的顫音中自由演奏,而不會被更快節奏的音樂所壓制。約翰尼並不推崇他的山姆·庫克音色,而是終於準備好為自己闖出一片天。
在這張專輯中,音樂家們一再露出會心的微笑,互相享受創作這些音樂的過程:海斯在鍵盤上,布克·T(Booker T.)旁聽,史蒂夫·克羅珀(Steve Cropper)的吉他,達克·達恩(Duck Dunn)在貝斯上,阿爾·傑克遜(Al Jackson Jr.)在鼓上(阿爾也參與了約翰尼的製作)以及大衛·波特(David Porter)在麥克風之外指導約翰尼的呈現。如果你在聆聽時打打響指,他們的作品就會成功。
在成為製作人、作曲家和鍵盤手之前,海斯是一名薩克斯風演奏者,在這個專案中,他鍛煉了自己的編曲能力,特別是在銅管樂器的部分。在專輯中,他讓那些銅管樂手不斷演奏,有時喚起杜克·艾靈頓(Duke Ellington)和經典爵士樂,其他時候則是泥土地板酒吧的低沉聲音。《小藍鳥》(“Little Bluebird”)的銅管樂器非常精緻,這首歌是與布克·T·瓊斯(Booker T. Jones)共同創作的,提供了一種細膩的推特、啁啾的風琴,巧妙地與JT的渴望互動。這首歌基於一首傳統歌曲,海斯、波特和瓊斯創造了一個藍調標準。約翰尼在這首歌中深入挖掘他的福音背景,他的情感幾乎超越了鮑比“藍色”布蘭德(Bobby “Blue” Bland),成為激昂教士的吶喊之王。
最後一張單曲成為專輯的主打歌,為約翰尼的新身份奠定了基調:如果你是來尋求更多山姆·庫克風格的流行歌唱,請稍等片刻,帶著無偏見的耳朵回來。在《我必須愛誰的寶貝》(“I’ve Got to Love Somebody’s Baby”)中,第一個吉他和弦響起並保持,讓聽眾坐直身體,直到和弦滑落,就像空酒杯擊打酒吧時剩下的液體。鋼琴靈動,淚水在冰冷戀人背部掉落。音樂立即宣告了它的優雅,一張上層的專輯,經過精心安排的表現。約翰尼·泰勒正在創造一個以他為主的舞台,感覺像演出原本應該早半小時結束,但樂隊優先進入音樂之外的領域。觀眾汗流浹背,女士們將手提包高高揮舞,內衣甩向舞台;男士們的眼睛閃著光芒。《我必須愛誰的寶貝》讓這張專輯呈現出我們正身處俱樂部之中,當保安拉下窗簾並鎖上前門時,當亮片的閃爍投射出舒適的陰影,當節奏也許稍慢,但減少的速度使之更為強烈。而約翰尼·泰勒,台中央,造成了所有的轟動,看起來就像剛從乾洗店出來一樣。這比福音音樂粉絲所期待的更具藍調意味,這意味著約翰尼正在努力建立他的獨立性。
就像一個好的舞台設置,約翰尼用幾首早期的快歌調整專輯的節奏。《只是那一個(我一直在尋找)》(“Just the One (I’ve Been Looking For)”)是活潑的,這首簡單的歌曲反映了作詞者阿爾·貝爾和埃迪·弗洛伊德(Eddie Floyd)在斯塔克斯剛剛幾個月前合作時的興奮感,與斯塔克斯的老將史蒂夫·克羅珀(Steve Cropper)共同創作。克羅珀的吉他在混音中佔據了焦點,與銅管的聲音強有力地結合。
這些家伙一再創造出引人入勝的節奏,將我們吸引到錄音室中觀察他們的互動,融入想像中的溫暖俱樂部中。當一位演奏者用恰到好處的旋律填滿空間——所需的旋律音符,沒有多餘的——人們點頭,哈哈大笑,充滿專業的靜默,你能感受到藝術家們在創作音樂時的樂趣。他們對《西瓜人》(“Watermelon Man”)的詮釋可能是愉悅的巔峰,這是一首由赫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創作的融合拉丁節奏的該風格樂器曲;其他人開始為這首歌添加歌詞,約翰尼在這裏創造了一些。他們這些大師級音樂家知道,想要強大的節奏以慢速而非快速來展現,這需要天賦和自信,而他們在《西瓜人》上的慢速節奏或許比原作更具風味,更具挑逗意味。約翰尼也知道;聽他在唱的時候笑著說,"他們讓你的嘴唇像翻滾一樣"——跟著他一起笑,因為雖然在這首歌中水瓜並未被明確定義,但這個人似乎在傳遞的東西不僅僅是季節水果。
《從這裡能去的地方》(“Where Can a Man Go from Here”)開場的銅管樂器是對1940年代爵士大樂隊的讚歌,巧妙且意想不到的經典銅管樂段的跑音。這首歌讓我們回到了專輯的開場心情,此時約翰尼在演出中已經十分自在地在麥克風外演唱一兩句,後退一步,分享空間的感覺,像是前排的漂亮女孩吸引了他的眼球,他向她走去。這首歌的編曲更像是一首斯塔克斯經典,以銅管樂器的爆發來激發觀眾的熱情。它甚至在副歌中喚起奧地斯·雷丁(Otis Redding),當約翰尼的聲音帶著沙啞的急迫感。相較之下,他的聲音在《抓住》的混音中更加隱藏,成為節奏部分的一種樂器——這在這首快歌中是過度運行的。從開場的鼓聲開始,《抓住》(“Toe-Hold”)邀請聽眾進入舞池。(務必尋找艾薩克和大衛為卡拉·湯瑪斯所製作的這首歌。)
《外面的愛情》(“Outside Love”)是一首經典的遺憾出軌歌,但它也使我們更接近約翰尼新找到的身份。開頭的台詞,他開始哲學思考——「外面的愛情不過是內心的痛苦。」這類文字的轉換和挑釁歌詞非常適合約翰尼,隨著他的事業發展,他也開始使用“靈魂的哲學家”(“The Philosopher of Soul”)這一綽號。這個綽號再一次反映了他的雙重個性,喚起了粗糙和光滑、簡單和複雜的感覺。
《這難道不是愛你嗎》(“Ain’t That Loving You”)》捕捉了一種部分慰藉和部分回避的情緒——很難說是問題發生了還是約翰尼在唱歌來預防一個問題,這增加了這首歌的歌詞深度。這是一首溫柔的歌曲,讓聽眾更靠近,也讓兩位愛人相聚;阿爾·傑克遜的鼓和海斯的鋼琴在夏季假期中如同訓練有素的探戈舞者一般彼此交融。約翰尼定義了這首歌,許多風格的歌手也曾對約翰尼的標準進行過表達上的挑戰。當製作人海斯和波特選擇這首歌時,他們幫助啟動了斯塔克斯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霍默·班克斯(Homer Banks)的職業生涯(他將成為泰勒1968年突破性歌曲《誰在愛著》(“Who’s Making Love”)的作詞人)。斯塔克斯的校友們常稱該公司為一個大家庭,以這種方式,波特、海斯和M.G.'s的“舊一代”正在用這首歌滋養著下一代,將作詞的愛傳遞給新來者。
追溯至1940年代早期,約翰尼對《夜裡的藍調》(“Blues In the Night”)進行了徹底的更新和個性化,這首歌最初是由熱門歌手約翰尼·默瑟(Johnny Mercer)和喬·史塔福(Jo Stafford)所演唱。原版本有完整的管弦樂團,而泰勒的版本則簡化了音樂,以Driving、翻騰的節奏捕捉鼓手阿爾·傑克遜作為游行的總指揮,正如他所喜愛那樣設置節奏,樂隊隨之而來。從無伴奏開場,接著添加吉他和鋼琴,聲音隨著時間而加強,運動力度也愈加強烈。約翰尼稱這種風格為boogaloo,但節奏也恰如其分地choogles——就像那個詞,這樣很好玩。JT運用他的措辭,他的停頓保持著這種風格。這是樂隊的鍛鍊,但約翰尼聽起來完全放鬆,讓整個過程聽起來毫不費力。
另一首不尋常的選擇是《十六噸》(“Sixteen Tons”),這是田納西·厄尼·福特(Tennessee Ernie Ford)在1940年代末的鄉村音樂熱門曲。音樂的基調由風琴設定,但仔細聽開頭的旋律會發現吉他的重要部分。鄉村音樂人田納西·厄尼也許不會理解約翰尼的這番話中所包含的含義,當他插話說,「來跳一段boogaloo吧!」但福特會明白約翰尼賦予這首歌的情感:這首歌對長途卡車司機的描述與佃農的困境非常契合,切合約翰尼的阿肯色州根源。
尋找一名靈魂歌手為約翰尼·泰勒定義了他的身份,這張專輯銷售良好,單曲登上了排行榜。這位四處遊走的歌手走出了山姆·庫克的陰影,並取得了與“兼職愛情”(“Part Time Love”)的約翰尼·泰勒有所區別的成功。這張專輯為約翰尼鋪平了道路,下一年他將發布單曲《誰在愛著》,成為斯塔克斯最暢銷的單曲(超過《海灣碼頭》!)。這首歌在斯塔克斯最需要的時候振奮了公司,在此之前它剛與長期的分銷商和導師大西洋唱片分開,正如泰勒一樣重新定義自己。泰勒一直留在斯塔克斯直到1976年公司解散,他隨即加盟了最大的唱片公司,簽約哥倫比亞。在那裡,他取得了自己的職業最佳熱門曲《迪斯可貴婦》(“Disco Lady”),這首慢節奏的曲目讓你可以靠近你的寶貝,在明亮的DISCO舞池上自由舞動。《迪斯可貴婦》賣出了如此之多的拷貝,以至於必須創建一個新的類別:雙白金(Double Platinum)。
斯塔克斯是一個讓人走進門的地方,工作人員像X光機一樣洞察他們的真正天賦並將其發掘出來。斯塔克斯想要一名靈魂歌手。在約翰尼·泰勒身上,他們得到了。
Robert Gordon’s books include Respect Yourself: Stax Records and the Soul Explosion, Can’t Be Satisfied: The Life and Times of Muddy Waters and Memphis Rent Party. His documentaries include William Eggleston’s Stranded in Canton and Best of Enemies. He’s won a Grammy and an Emmy. He lives in Memphis. (More at TheRobertGord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