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之後的那個月份,Interpol 離開曼哈頓前往康奈爾紀錄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當反思這張專輯時,貝斯手 Carlos Dengler 皮笑肉不笑地說:「對於那些不幸無法參與康奈爾布里奇波特所提供的豐盈的人們,讓我試著簡單地總結一下:商場和破舊的房子。」這是10年後在與 Pitchfork 的報導中提到的。這裡是一個被遺棄的工廠、封閉的房屋和空置商店的迷宮,這都是因為在70年代和80年代去工業化過程中的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儘管它是該州最大的城市,並有重建的計劃,但它從未真正恢復過來。
Interpol 由 Dengler、Paul Banks(主唱及節奏吉他)、Daniel Kessler(主吉他及和聲)和 Sam Fogarino(鼓)組成。他們在 NYU 認識,對音樂才能並不太在意,而是優先考量「對音樂品味和美學的敏感性,」正如 Kessler 所說。他們於 1998 年成立,發行了一張同名迷你專輯,然後再推出他們的首張專輯。這張專輯僅包含三首曲目:「PDA」、「NYC」和「Specialist」,但每首歌都相當長,結尾的曲目接近七分鐘。在這張專輯中,他們飄浮著一種電氣般的倦怠感,讓人想起 Sonic Youth 或 Drop Nineteens 的鞋盔音樂器樂。節奏不緊不慢,吉他聲模糊,歌聲又疏離又懶散。
「那時我實在太都市中心了,」Dengler 繼續說。「我不想看到一小片草地。我不想看樹。我也不想靠近麻雀、松鼠或鴿子,因為我只想沉浸在紐約的鋪裝叢林中。」
某種程度上,Bridgeport 具現了在雙子大廈倒塌後隨之而來的都市哀悼。隨著郊區化的興起,這座城市陷入貧困,永遠都籠罩著一種陰暗,持續的悲哀。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 似乎存在於這種陰鬱的景觀中。
The Strokes 剛剛推出了 Is This It,而不久之後 Yeah Yeah Yeahs 會釋出 Fever to Tell。雖然這座城市仍是一個新鮮的悲劇傷口,但一種新的獨立搖滾品牌如綠洲般崛起,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種後龐克復興的聲音本質上是悲傷而又懷舊的;Karen O 用沉重的旋律填滿了無線電波,唱著「等一下,他們不愛你像我愛你」,而 The Strokes 的兩首熱門歌曲是「Someday」和「Last Nite」,它們都專注於當下之外的事情。這音樂華麗而充滿活力,帶有紐約市的質感,卻也捕捉了生活在其他數百萬靈魂近旁所帶來的孤獨感。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 開場是柔和閃爍的旋律,仿佛黎明破曉,光線慢慢掠過曼哈頓天際線。這段旋律無目的而浮動了幾秒鐘,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能量,持續增長。隨著一次明亮的動作,鼓聲進場,為這首歌帶來節奏和方向。「驚喜,有時會出現,」Banks 終於在經過大約一分鐘 20 秒的徘徊後說道。他輕描淡寫、輕聲地說了兩次。「我會有一天給你驚喜,我會出現 / 喔,我會有一天給你驚喜,我會出現 / 當你失落的時候,」就如同想要闡明他之前所說的,雖然仍然是謎一樣的。音樂回歸到激昂的器樂中,吉他聲在鼓聲停止後仍持續很久。這就像是在 пустыння%);
“我甚至不把嗓音當成一種樂器。當時我只是擁有詞語的人,僅此而已,”Banks 如此說道。但這不應該是一種遺憾;他的疏離腔調正是這些歌曲的核心。這讓樂隊被比擬於 Joy Division,這是相當公允的。他的男中音如同 Ian Curtis 一樣幽靈般,經常顯得遙遠,說話多於演唱。他顯得隨意而無聊,彷彿他講過這個故事一百萬次。
這也奇怪地為專輯注入了一種內建的懷舊感。聽起來彷彿他正在回憶他仍在經歷的時刻;陰影的黑暗籠罩著它,持續的悲哀。當這支樂隊的上癮熱門歌曲「Obstacle 1」開場時,Banks 低聲道:
我希望我能夠吃到你那失落而褪色的嘴唇上的鹽
我們可以覆蓋舊時光,讓玩耍只是合乎邏輯的傷害
我們可以蓋住舊的線條,讓玩耍成為沒有什麼會改變的東西
這是對過去的渴望,仿佛想要假裝一下。他試圖為他知道會導致不可避免的毀滅的事情辯解;他在請求他所愛之人的手,追求共同的自我毀滅。在副歌中,他大聲唱道:「但現在我貧窮且年邁是不同的 / 我再也無法再看到這張臉 / 你自己在脖子上刺刀。」據說是指在他們進入錄音室的幾個月前發生的 一宗自殺事件;一名 21 歲模特被發現在一把廚刀旁的血泊中。
這些歌詞經常充滿這些隱藏的意義,儘管很多詞語幾乎無法理解。 Pitchfork 最近重新評分幾張專輯,包括這張,將評分從 9.5 降至 7.0。「『安穩入眠,陰沉的儀式 / 我們有 200 張沙發讓你今晚睡覺』出自『PDA』,這是我曾聽過最愚蠢的歌詞之一,」他們這樣理由。但這些怪異的短語,如同 Banks 独特的歌聲,正是使這張專輯與其他許多專輯區別開來的原因。
這支樂隊沒有試著讓自己更加讓人消化或易於理解。當 Banks 在「NYC」中哀嘆:「我厭倦了這些孤獨的夜晚 / 訓練自己不去在意」,他的誠意不可否認,因為這些清晰的瞬間實在太稀少。在他脆弱的嗓音下,吉他模仿著火車在軌道上的碰撞聲。
當被問及「PDA」中 200 張沙發那句話的意思時,Banks 回答, 「我不知道,兄弟。我想,這是一種對大布魯克林倉庫派對的某種想像,可能。」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 並未聚焦於傳送特定的訊息或溝通某種理念;它想表達一些無法言喻的東西——一種感覺或情緒,就像一種幽靈。通過雙重形象,例如 200 張沙發或一位手持 16 把刀的肉販(在「Roland」中),以及層次交疊的朦朧器樂,Interpol 渐渐接近了一種啟示,一種必須自然發展的啟示。「雖然這不能與Closer 或 OK Computer相比,但這支樂隊可能有志於這樣的高度,」Pitchfork 在其發布時如此寫道。
有一段影片 是樂隊在「Stella was a diver and she was always down」演出時的記錄,地點在《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推出後的下個月 St. Louis 的 Rocket Bar。它是一個小空間,錄影恰好以黑白呈現,似乎是他們唯一穿著的顏色。Banks 穿著一件背心式毛衣,搭配襯衫和領帶。他看起來像個預科學生。聽到歌詞從他口中流出很令人驚訝;他看起來似乎不是他的聲音。它太陰鬱,太成熟。風吹過他的額頭,遮住了他的眼睛,他在表演時眯著眼,幾乎完全閉上。該樂隊的 Dengler 和 Kessler 組成了一個三角形陣形,仿佛在進行宗教儀式。在合唱的後半段,當和弦對齊時,他們的和弦也開始同步,手腕在刻意的合拍中擺動。「她遠去,遠去,」他重複到詞語失去意義,成為在房間內震動的形狀,像是一種召喚幽靈的咒語。觀眾中沒有人似乎意識到他們正在觀看的這一切是巨大的。
這音樂,如同大多數向鞋盔音樂傾斜的後龐克,懸浮在一個空間中,既不夠快以至於可以跳舞,但依然振奮人心,召喚出了移動的渴望。沒有太多可以做的,只能猛烈搖擺和點頭。「Roland」,這張唱片中最活躍的曲目,將引子用於以彈性旋律建立動力,令人滿意地衝進首段。從技術上來說,這首歌並不算太快,但樂器持續融合成一陣加速的旋風,其力量不可否認,某種無止境的運動不斷累積。而在「Obstacle 2」中,俨然展現了全身的緊迫感,以 Banks 的歌聲進入,仿佛是獨白:
我會把你緊緊拉入,緊緊抱住你
我會玩弄你今晚帶來的辮子
我會握住你的臉,祝酒給那飄落的雪
因為朋友不會浪費酒,當可以說的話卻在吧
這是一首不穩定的情歌,顫抖著渴望。在副歌中,他的聲音重疊,伴隨著多個部分同時旋渦一起,不斷茫然的關於飲酒與愛的和聲,直到最後僅剩他的聲音在一種宣洩和變形的大喊中:「在我腦海中 / 這是我、我的、我的自由時光。」他喘不過氣,像是正在回復一場狂熱的發作。这一切在這首歌的最後達到高潮,他重複道:「這花費了時間,然後我找到了你,」又是一種咒語,然後他對一陣強有力的嚎叫屈服。
這張專輯成功 encapsulate 了這種奇怪的,超自然的城市氛圍,正值悲劇之中。周圍的事物持續快速運動,但看上去像是慢動作,瘋狂的漂浮感。它描繪了在這種環境中存在並努力跟上半意識的狀況。它展現了無盡的渴望,無論是對愛還是變化,以及不可避免的無法滿足。它是陰影在我們生活中的音樂化體現,與那持續的悲哀共存。當我們周遭的世界不斷崩壞時,我們在內心的殘骸上沿著道路踽踽獨行,盡情穿越孤獨或心碎,展開一段無目的的旅程。
這是,像 Closer 和 OK Computer,是永恆的。隨著時間流逝,似乎許多粉絲越發享受它。它被譽為經典,其影響可以在各處發現。它幾乎成為了一種流行病;一篇 Pitchfork 的評價 針對 She Wants Revenge 在 2006 年自名專輯的抱怨:「似乎每週都有人在為一種新的 Joy Division-via-Interpol 的音樂發悶,實際上只有一支半成品的後龐克樂隊,由一位流感感冒的歌手主導。」每個人都想要模仿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 的陰森氛圍,但他們全都太過用力。他們誤將 Banks 的疏離歌聲視為冷漠,誤解了他之下情感的海洋,以及他在整張專輯中所解決的以復雜的被動為特徵的生活。此外,這支樂隊的化學反應是無法複製的。節奏、旋律和貝斯線在某種程度上是大師級的,讓聲音感覺幾乎是古典的;它瞬間就如同殖民地一樣熟悉,如同在離開幾年後回到家中。這並非是逼迫的,可能因為他們對音樂才能關注較少。他們都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前進,才能自然地在此之間展開。當他們的想法對立並產生緊張時,反而是好事。
或許的確是因為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 在我們逐漸遠離其發行日期的過程中變得越發相關,因為音樂本身便始終擁有懷舊的質感,現在我們終於能夠對此真正產生懷舊的感受。隨著時間過去,滲透整首歌的神秘感更是強烈。儘管 Banks 在「Obstacle 1」中渴望假裝為了過去,但我們在聆聽的過程中參與了這種誘惑無法抵擋的假裝。我們假裝我們仍然停留在過去,仍在那一刻,沉浸在我們永遠不會讓它消亡的強烈之中。我們一邊生活一邊悲傷,按下播放鍵重溫 Turn on the Bright Lights,看著黎明破曉,驚嘆於光線慢慢掠過曼哈頓天際線。自其發行以來,很多事物都改變了,但那份感覺卻依舊留存。我們內心的那段無目的旅程依然持續。
Danielle Chelosky is a New York-based writer with work in Billboard, NPR and Stereog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