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etflix、Hulu、HBO Go等平台上,有著極為廣泛的音樂電影和紀錄片可供選擇。但很難判斷哪些真正值得你花100分鐘去觀看。每週的《觀看音樂》將幫助你挑選哪些音樂紀錄片值得你花時間。本週的版本涵蓋了我叫他摩根,目前正在Netflix上播放。
我和我的 Alexa 之間最常爭論的科技產品,無疑是它。我發現自己經常緩慢但堅定地清晰地說出「播放。硬。波普。爵士。」這句話,卻被告知一些無稽之談,說沒有叫 Howard Jaaaarves 的藝術家。他們說我們可以把人送上月球……但事實上,的確有一個硬波普爵士音樂電台播放清單,我可以在那永遠開啟且隨時聽到我的時候享受。而這一切的麻煩都是值得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小號天才李·摩根的貢獻,他的故事在卡斯珀·科林的 I Called Him Morgan 中有詳盡介紹,該片剛剛上線 Netflix。自從科林的第一部作品 My Name Is Albert Ayler 以來已經過了十年,不僅進一步確定了他作為一名爵士樂迷的身份(以及他對人名的執著),如果它的水準有一半像 I Called Him Morgan 那樣高,未來幾個月你也可以期待看到它的推薦。
在這個流媒體過度飽和的時代,優秀的音樂紀錄片需要以某種方式區分自己,而科林通過建立整部影片的基礎,來完成這一任務,這基於摩根的遺孀海倫·摩爾在 1990 年去世前不久,與教授拉里·雷尼·托馬斯的一次訪談。根據托馬斯的說法,這次對話的記錄機會來臨,因為他偶然發現這位女性,當時是他的學生,和她那位著名的前夫之間的聯繫。對摩根那悲劇性短暫生命的直白講述無疑會引人入勝,但包括這些來自他曾經的同居妻子的回憶,為這裡展開的敘述增添了驚人的深度。
老實說,儘管我偏好亞馬遜的比波普播放清單,且對於在二手店裡看到每一張魯迪·范·吉爾德版的藍note CD,你會有本能的衝動購買,但實際上我對摩根的了解並不多,除了他那張令人驚艷的專輯 The Sidewinder 和他作為阿特·布雷基的傳奇爵士信使之一的工作,所以這部影片讓我震驚的不僅如此。影片早期就出現了一種張力,影片中不容忽視的陰鬱氛圍讓整個電影充滿緊張感,這對於像我這樣之前對這位爵士樂手波折的生活和早逝一無所知的人來說,最終以強大的沖擊力回報了這種緊張。1972 年演出後,海倫,曾幫助摩根擺脫深陷海洛因依賴的泥潭,因為和他為了另一位女子的爭吵而將摩根開槍打死。他當時 33 歲,但已經像這裡的兩代人一般,擁有著創意上的成就。
這個故事的邊緣散布著爵士音樂經典中諸多名人的故事,從迪茲·基利斯比,他在摩根十六歲時就看到了他的才華,把他納入自己的現場演出陣容,到韋恩·肖特,曾在邁爾斯·戴維斯的「第二次偉大五重奏」中吹薩克斯風。而真正的樂趣在於感受到在 1960 年代爵士樂鼎盛時期,隨著從一場演出到另一場演出,在紐約四處演出的感覺。我的最愛瞬間是肖特回憶在演出之間痛快痛飲白蘭地,並吃足夠的食物來平衡他的喝酒,讓他保持完美的爵士靜止,但裡面還有數十個類似的瞬間。
I Called Him Morgan 是一部令人驚訝的沉重影片,彈性十足,以一種看似簡單的方式唤起了一些複雜的情感,但并不是人们期待中的悲傷。摩根與海洛因的鬥爭並不愉快,但他最終獲得了勝利。他經歷了一些劇烈的低谷,包括為了毒品而賣掉他的鞋子,還有在昏倒後嚴重燒傷了頭部,最終被海倫救助。她是一位爵士樂愛好者,滋養了他每一部分使他無法重返曾因其不穩定的習慣而被踢出的爵士樂圈的部分。她能夠幫助他,可能也是唯一能夠並有意願這樣做的人,最終,她將一切都帶走了。我們可以把部分責任歸咎於摩根的輕率不忠,部分責任歸咎於救護車在大雪暴的路上耽擱,但最終她是開了槍的那個,並因此深受內疚之苦,以至於摩根的許多朋友和同胞音樂家聲稱,在她多年後從監獄釋放時,他們難以對她感到任何情感,除了同情。
儘管是一個明確的悲劇,但在 I Called Him Morgan 裡沒有反派。這是一部強有力且感人的影片,從未感覺到剝削性,但仍然能夠維持足夠的動力,使對這段豐富的爵士樂歷史時期有一絲興趣的觀眾也能被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