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我們會告訴您一張我們認為您需要花時間欣賞的專輯。本週的專輯是Everything Now,來自Arcade Fire的新專輯。
十年前,Arcade Fire 是世界之巔。這支樂隊是獨立搖滾界的風雲人物,剛推出了 Neon Bible——這是一張對於廣受好評的首張專輯 Funeral 頗具接受度的後續作品。然而,Sasha Frere-Jones 在他深思熟慮的 2007 年 New Yorker 文章「更淺的白色陰影」中,對這支來自蒙特利爾的團體及其他白人獨立音樂界的樂隊提出了批評,指責他們完全忽視了非裔美國音樂傳統的特質。他寫道:「如果在 Arcade Fire 中有靈魂、藍調、雷鬼或放克的痕跡,它必須是哲學性的;顯然在音響上聽不出來。」或許是巧合(但也許不是),這群白人獨立搖滾樂手在兩張專輯後改變了他們的音樂風格。
在2013年,Arcade Fire 確實變成了一支新樂隊。在他們的第四張專輯 Reflektor 發行前,Win Butler 和其他成員將自己行銷為「The Reflektors」,還推出了一個假網站、一張 假專輯、一系列秘密表演以及一些相當詭異的紙莎草面具。該專輯由 LCD Soundsystem 的 James Murphy 製作,這群白人獨立搖滾樂手首次嘗試舞曲製作。評論家對這張長達 75 分鐘的多元風格混合的評價各異,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專輯的長度、可讀性以及缺乏連貫性是其最弱的部分。
快轉四年,這群白人獨立搖滾樂手在 Everything Now 中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節奏感。這張長達 47 分鐘的專輯中,每一首曲子都能讓你舞動,包括抒情曲。現在作為六人組,Arcade Fire 玩弄迪斯科、雷鬼、放克和靈魂樂,從音響上來看,他們在舞曲場景中大步向前邁進(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 Daft Punk 的 Thomas Bangalter 擔任音響工程師,以及 Pulp 的貝斯手 Steve Mackey)。
這張專輯的高潮部分就像旋轉的迪斯科球一樣閃耀。主打歌及標題曲是一首 ABBA 的耳蟲,音樂性堅實得令人難以抗拒(而 Afropop 的後裔 Patrick Bebey 的矮人笛獨奏更是為它加分)。「Creature Comfort」是一段穿越哥特電子音景的刺耳而催眠的旅程,Butler 的講唱向他們的最後一位製作人 Mr. Murphy 致敬。「Electric Blue」展示了 Régine Chassagne 的標誌性高音,伴隨著閃爍的琴鍵、脆弱的打擊樂音和黏稠的合成器,回憶起 The Suburbs 中最強的時刻:「Sprawl II (Mountains Beyond Mountains)」。而「We Don’t Deserve Love」則是一首令人迷失的抒情歌曲,歌頌著人類關係的現狀,歌詞如:「你不想談話,你不想觸碰 / 甚至不想看電視。」
這些歌曲各自獨立而堅強,成為 Everything Now 的音響支柱,但當這張專輯失利時,則是重重地摔落。「Signs Of Life」如同一部小劇場演出的開場曲目,警報聲和拍手聲滾入靈感來自70年代放克的貝斯旋律,某個時候 Butler 還說出了周幾(是的,真的)。「Peter Pan」是一首輕飄飄的雷鬼風格曲子,擁有 Butler 寫過的最糟糕的歌詞,直到下一首曲子開始為止。「Chemistry」在 Arcade Fire 的專輯中屬於下等作品。對雷鬼的嘗試充其量也僅是虛弱,而對於一首全是關於化學的歌曲,樂隊似乎在錄製這首曲子時並沒有產生任何化學反應。
作為一支因其哲學歌詞和對人類狀況的深刻見解而受到讚譽的樂隊,這張專輯卻未能達到預期。與 Reflektor 一樣,這支六人組推出了一項精心策劃的行銷計劃來支持 Everything Now,該計劃包括樂隊「受雇」於一個叫做 Everything Now Corp 的假公司,假新聞網站、假廣告,甚至還有一篇 假專輯評論。這些內容的創作意在諷刺,展現媒體和物質主義對西方文化的影響;然而,似乎 Arcade Fire 的成員在這張專輯中成了自己的一個惡搞版本。Butler 的聲音表現冰冷毫無情感,像「做我的 Wendy,我會做你的 Peter Pan / 來吧,寶貝,牽著我的手 / 如果你不想飛,我們可以走 / 我們可以活著,我不想死去」這樣的歌詞,從一位如此睿智、有情感的詞曲創作者口中說出來著實令人摸不著頭腦。
Arcade Fire 可能最好地在他們的假 Stereoyum Premature Premature Evaluation 中表達了這一切,他們在文章中寫道:「我們的提前評價會是什麼樣子?現在說得還為時已早。不過,我們可能會將 Everything Now 與 Funeral 和 The Suburbs 不利地進行比較,並稱其為對 Reflektor 的一個回彈。」
這篇假評論本意是要回應 Stereogum 最近的一篇社論「你還記得當時 Arcade Fire 的好時光嗎?」,但這種情感很到位,即使是以諷刺的方式表達。與 Reflektor 在舞曲音樂領域很難找到立足點相反,這支樂隊在 Everything Now 中找到了他們的節拍。這是這群堅持自我重塑的樂隊向前邁出的一步,但還未到達終點。
Katrina Nattress is an LA-based freelance writer and bonafide cat lady. Aside from VMP, she writes for Paste, Bandcamp, LA Weekly and Fl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