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黑膠與黑膠播放的討論中,有一種微妙但持續的潛流,對於一些評論者來說,陽光下似乎沒有什麼新鮮事。新的壓片、設備和技術似乎毫無意義,因為我們作為一個群體顯然在過去的某個特定時刻已經對一切理順了。這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黑膠播放已經伴隨我們近一個世紀,而立體聲播放也有超過60年的歷史。考慮到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還達成了一些其他的小技術里程碑,合理的認為,巔峰性能早已在某個時候實現。
不過,這方面有一些反對的論點。音頻設備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的,材料、技術和工程設計實踐的改進對我們購買和使用的設備都有影響。其中一些創新對唱片播放機尤其相關,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設計唱片播放機的方式現在相對其他幾乎所有設備來說都是不尋常的。
如前面所提到的,唱片播放機是現代家庭中最後一批幾乎完全由機械工程構成的設備之一。與我們從計算機、智能手機和其他與計算機及軟件相關的領域所見的性能爆炸不同,機械工程的改進往往是艱難且逐步的。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實現指數級的改進。唯一的“作弊”方式就是將新材料和工藝引入這個工程,以在一定價格範圍內改善結果。
這方面的一個好例子目前可以在 Vinyl Me, Please 商店中看到。在構建音臂時,它需要盡可能輕、剛硬且無共鳴。歷史上,這一點的首選材料是金屬。然而,為了從金屬中獲得非常強、輕且惰性的結果,成本相當可觀。當你開始考慮鈦或鎂時,使用這些材料製作音臂的成本更是相當高昂。
碳纖維作為可大量生產的物質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動態。在商店中適配於 Pro-Ject 1Xpression 的音臂比不久前能夠適配於唱盤的任何東西都輕且剛硬,且價位相似。這也不僅僅是降低成本的問題。一些高端品牌在可實用的價格上使用碳纖維。如果你相信在設計音臂時音臂的剛度就是一切,那麼碳纖維將所有競爭材料都拋在了身後,並且降低了實現這種性能的成本。
當然,有些形狀對這種材料來說並不實用。美國品牌 VPI 以其在堅硬金屬尖端上平衡的單件單支音臂而聞名——為尖端設計的曲線外殼幾乎不可能用碳纖維製作。同樣,直到不久前,這方面的最佳選擇是金屬,但技術發展在這裡也幫助了 VPI。在考慮為 Prime 唱盤製作一個新的10英寸版本的音臂成本時,該公司轉而使用3D打印。這一過程意味著可以在不需要製作昂貴的附加工具的情況下生產出完全平衡的音臂。用於音臂的混合材料也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良好阻尼效果。3D 打印仍然是一項相對新技術,但它在行業中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擁有3D打印鈦合金音臂的音臂將於今年稍晚由英國公司 Avid 上市。
音響碟也受益於材料科學的改進。歷史上,懸臂——固定在唱針上的小臂,用於從唱片的凹槽中檢索信息——是由硼製成的。但問題在於硼正變得越來越稀缺。這是一種稀有物質,並且它產自的一些地區目前情況不佳,因此碟子製造商正在尋找替代品。其中之一是藍寶石。過去,這種材料的使用效果參差不齊,但由於更高的生產公差,像 Ortofon 這樣的公司在許多碟子中已經轉向使用藍寶石,並且在性能上幾乎沒有改變——這曾經被認為是不可能的。同時,新的塑料和模具技術也幫助製造出更具性價比、易於處理並對外部干擾的抵抗力超過以往任何產品的系列碟子。
你可能合理地認為,上述的改進不是在提升歷史上所取得的絕對性能水平,而是使它更具成本效益——這並不是不合理的評論。不過,一些公司仍然在努力將黑膠播放推向新的高度。除了對碳纖維的濃厚興趣外,德國公司 Clearaudio 推動了磁性軸承的發展。這在一些工業應用中相當普遍,但通常使用電磁體,需要不斷供應電源。
Clearaudio 已經花了多年時間來完善“被動”磁性軸承,該軸承不需要電力,以幾乎無摩擦的接觸改善效率,並降低使用它們的播放機的機械噪聲水平。這些軸承在新世紀之初幾乎無法作為系列生產物品出現。
有一家公司甚至忙於試圖改變唱片播放的實際方式。DS Audio 是一家日本公司,生產一小系列非凡的黑膠唱針。DS Audio 單元使用光學傳感器來檢測和傳遞懸臂的運動,而不是使用微小的磁力來產生信號。這將唱針的操作質量降低到幾乎為零,並確保懸臂的運動不受任何磁通影響,而這正是市場上其他所有唱針的情況。關鍵是,這項技術並不新穎,但最初的應用因當時技術的限制而幾乎無法正常運作。透過重新考慮這一想法,利用21世紀最佳的技術,DS Audio 已經生產出可靠的光學唱針,能夠實現驚人的性能。
這一持續發展和創新的最重要方面是高品質變得民主化。當人們說一些來自60年代和70年代的設計仍然可以與今天推出的任何產品競爭時,他們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他們所提到的設備在推出時無疑就是高端的,並且經過通脹調整,價格會非常高。持續的黑膠播放創新使我們中的許多人能夠接近——或在某些情況下超越——以合理價格上獲得的復古高端設備的黃金標準,而無需我們割掉腎臟。如果這不是推動創新的理由,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是。
Ed is a UK based journalist and consultant in the HiFi industry. He has an unhealthy obsession with nineties electronica and is skilled at removing plastic toys from sp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