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內特·科爾曼立刻表明了他的意圖:這位高音薩克斯演奏家並不只想在爵士樂中混日子,他想要徹底改革這一流派,將其從簡單的和弦進行轉變為一種少有遵循結構的變體。即便他的首張專輯,1958年的Something Else!!!!,蘊含了比波普的原則,科爾曼的反傳統特質仍然顯而易見。通過刺耳的號角聲和獨特的節奏編排,再加上包括唐·切瑞在小號上和比利·希金斯在鼓上等明星陣容的協作,Something Else!!!!在爵士樂中孕育了一種反叛聲音,挑戰了音樂可以——以及將會——包含的內容。
這並不是說這個類型變得陳舊——事實恰恰相反。最終成為傳奇的John Coltrane、Miles Davis和Thelonious Monk每個人都在音樂和文化中添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們各自在1958年發行的專輯——《Blue Train》、《Milestones》和《Misterioso》——是預示著更大膽選擇的支柱錄音。但這些藝術家們展現了某種冷靜,Coleman則帶來了一種陰鬱的強度,感覺像是在地平線上形成的陰鬱風暴雲。當與加速的打擊樂搭配在一起時,這種聲音會讓人感到困惑和誘惑,並呈現出光明和黑暗紋理的奇怪對比,同時傳達出多種情緒。Coleman在像Coltrane、Davis和Monk這樣容易接受的音樂家與像Sun Ra這樣的神秘創造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Sun Ra是一名鋼琴家和風琴家,他的爵士樂進步風格為想象中的太空旅行配樂。正如Sun Ra一樣,Coleman也將目光放在未來。他憧憬著更廣闊的黑人音樂景觀。
1930年出生於德州沃斯堡的Coleman,從小聽著藍調音樂,在母親給他買的一個喇叭上教自己演奏薩克斯。為了賺錢,他在當地酒吧演奏R&B曲目,並在服務業工作,最終加入了吉他手Pee Wee Crayton的樂隊。因為他熱愛Bebop,Coleman最初對演奏這種直率風格的爵士樂沒有任何異議。據說,最終是傳奇薩克斯手Charlie “Bird” Parker的錄音作品讓他對當前的爵士樂狀態提出了質疑,並推動他尋求新事物。Parker會演奏舊标准的複雜版本,拉長他的獨奏,讓它們變得混亂。雖然原始歌曲的骨架依然存在,但通過他自己的演奏和樂隊的演奏,作品幾乎成為了新的東西——某種意义上的重混。Coleman對這種做法深有感触,很快就在自己的音樂中應用這種技巧。
1953年,他搬到洛杉磯創作一種新的爵士樂,拒絕了音調和常規措辭。在那裡,他與Cherry、Higgins和低音提琴手Charlie Haden聯繫起來,並組成了六年後將重塑爵士樂的四重奏。早在世界將它稱為“自由爵士”之前,Coleman就把他的音樂稱為“harmolodics”,這是一種不穩定的聲音,節奏無法預測,和諧、旋律和運動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在他晚年,他稱之為“音樂語法”;他的2006年同名專輯被提名為最佳爵士器樂表演獎,並在一年後獲得了普立茲音樂獎。
1959年,Coleman在Atlantic Records發行了他勇敢命名的巔峰之作——《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優先考慮心情而非傳統編曲,這是最高調的自由爵士專輯,在“自由爵士”和“前衛爵士”這些術語出現之前就已發布。今天,通過國際讚歌和Astral Spirits等唱片公司,以及像Irreversible Entanglements和Isaiah Collier & The Chosen Few這樣的表演團體,聽到比Coleman60多年前組建的更先進的自由爵士是很常見的事。然而在那些日子裡,隨著這個種類仍然非常拘謹並且過於嚴肅,Coleman的聲音與當時接受的東西有著根本不同,這引起了傳統爵士愛好者的強烈反應,有些人甚至想因為他所做的事情而與他打架。
1959年11月,在《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發行後,他的樂隊在曼哈頓著名的Five Spot Café舉辦了一系列演出,一大批音樂界的名人來聽這個炙手可熱的新聲音。從Davis、Coltrane和薩克斯手Sonny Rollins,到指揮家Leonard Bernstein和作曲家Gunther Schuller都在場。在一場特別的演出之後,Bernstein跳上舞台擁抱所有人,並表示他對這種聲音的熱愛。另一晚,一位音樂家“踢開門……並試圖打我,” Coltman告訴NPR。“他對稱我為前衛爵士的某個四個字母詞感到非常困擾。”在另一個接受The Wire的采访中,他說一些同行明确表示他不能那样演奏。“我被打了,我的喇叭被扔掉了,” Coleman回憶道。“我意識到,不管那個人讓他們如此對待我的理由是什麼,都是他們的經驗……如果他們沒有成功,為什麼我會成功?” 這就是他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音樂循環; 聽眾要么爱它,要么恨它。儘管如此,通過《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Coleman展現了在主流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勇氣。這震动了那個已經墨守成規且需要新能量的種類。
在討論這張專輯時,不能不提1959年這個被廣泛認為是爵士樂史上最好的年份。《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在Davis的里程碑式專輯《Kind of Blue》發行之後的三個月到來,將種類風格帶到了爵士樂,允許其演奏者在固定的數量音階內即興創作,並且一直是最暢銷的爵士專輯。Coltrane,這張專輯的主要演奏者,在當年錄製了他的突破性專輯《Giant Steps》,並在1960年2月將其發行,受到了廣泛的讚譽。在1959年其他方面,低音提琴手Charles Mingus發行了具有非洲中心主義的專輯《Mingus Ah Um》,而歌手Abbey Lincoln則發行了她的第四張也是最具情感表達的作品《Abbey Is Blue》。Dave Brubeck Quartet的專輯《Time Out》廣受讚譽,是首批銷量過百萬的LP,而Art Blakey的《Moanin’》被譽為這位著名鼓手及其爵士信使樂團的重置之作。
但當其他人已經具有商業上的可行性並為評論家所喜愛時,Coleman則是一個新生力量,有很多東西需要證明。他在《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的開場曲《Lonely Woman》中奠定了自己的主張,這是一首帶著塑料薩克斯和低音提琴咆哮的威脅之作,與鼓手的快速搖擺完美融合。Coleman創作這個作品部分是為了應對他在紐約市感受到的孤獨。“有一次我在某處演奏,看到一個男人在與一個女人爭吵,”他曾說。“她對這場對話的進展感到十分無助……我看到她非常傷心。而我和我的兒子以及他的母親來到紐約,她告訴我說‘我不能在這裡撫養Denardo,我要回加州。’然後我把這個男人所做的事情和我所經歷的事聯繫起來,所以我坐下來寫了這首歌。”雖然《Lonely Woman》在規模和音調上都是革命性的(並且是Coleman最受歡迎的曲目),但接下來的曲目《Eventually》同樣是一種混合了Bebop和迅速的喇叭暴發的猛烈組合,帶來了急迫的感覺。Coleman所推進的東西是開放的解釋,但那種迅速移動的感覺是顯而易見的。
也許感覺到聽眾需要休息,接下來的曲子《Peace》是一首步行低音線和稍顯淡混的鼓點的恰當名稱的抒情曲,讓Coleman和Cherry沒有任何阻礙地即興創作。相反,《Focus on Sanity》則給每個音樂家都留下了足夠的發揮空間,從一個緩慢磨擦的低音提琴獨奏不尋常地開始。這種輕鬆感很快被打破;幾秒鐘後,節奏快速加速起來,為Coleman的鞭打的驚呼聲開刀,然後又隨著Higgins的打擊樂尾聲逐漸減慢。《Congeniality》在Bebop和Bop之間來回切換,用充滿活力的銅管獨奏亮起了專輯往往劇烈的氛圍。
《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最後向“Bird” Parker致敬,這位激勵Coleman推動前衛爵士邊界的導師。此處,我們看到了樂隊領隊的兩個面向:傳統的德州孩子對經典音樂充滿熱情,以及希望顛覆爵士的雄心勃勃的不守常規者。使用Bebop節奏和短促和弦模仿Parker,這首曲目然後轉向完全即興的獨奏,音部較長,接近Coleman自己的美學。隨著歌曲的進展,他的聲音變得尖銳而奢華,卻不會壓倒旋律。它同時是這張專輯及其藝術前景的任務聲明,表明他打算在尊重過去的同時,激勵聽眾去想象未來會怎樣。
在《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和其他專輯中,Coleman用爵士樂作為更大探索的跳板。例如在1961年的《Free Jazz》中,這位樂隊長將他的音樂擴展到包括Freddie Hubbard的小號手、Eric Dolphy的低音單簧管和Scott LaFaro的低音提琴,這使他的作品更加層次化和無序。Coleman一直是一個具有分歧的形象:到1970年代和80年代,在《Skies of America》和《The Sacred Mind of Johnny Dolphin》等唱片中,他轉向了古典音樂領域。1992年,他為作家William S. Burroughs小說《裸午餐》的電影版本創作了一個陰暗的音景。這些項目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Coleman的興趣。即使作為高度受人尊重的天才,他一直在尋找新的想法。
但在《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和《Free Jazz》之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音樂的基調開始改變,即使Coleman並未得到充分認可。到1960年代中期,Coltrane在Coleman的基礎上構建,使用持續的薩克斯颤聲召喚更高的力量。他與其他薩克斯手Albert Ayler和Pharoah Sanders一起,站在一種類新音樂的前沿——被稱為靈性爵士——而其根基正是由Coleman在他的第三張且最重要的專輯中奠定的。儘管對《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的爭議不斷,這張專輯經過歷史的考驗,獲得了好評的回顧性評論,並將樂隊領隊推向了偶像的地位。2012年,它被列入美國國家錄音登記表,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專輯之一。
如果對它的重要性仍有疑問,想想沒有它,爵士樂會是如何。Coleman的勇氣為其他人提供了實驗的途徑,讓這個種類在以前無法預見的方式中發展。沒有《The Shape of Jazz to Come》,誰知道Coltrane會否有勇氣去嘗試靈性爵士,或者一位名叫Herbie Hancock的新鋼琴家是否會大膽地將放克融入他的氣氛混合中。Coleman是第一位主要藝術家跳入未知領域的人,他在那個勇氣不一定會得到回報的時代做到了。做第一個做某事的人需要特別的勇氣,承受嘲笑和身體暴力則是完全不同的挑戰。儘管困難重重,Coleman堅守自己的目標,做到了專輯所宣稱的改變。爵士樂從此不再相同,我們都因這而變得更好。
Marcus J. Moore is a New York-based music journalist who’s covered jazz, soul and hip-hop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Washington Post, NPR, The Nation, Entertainment Weekly, Rolling Stone, Billboard, Pitchfork and elsewhere. From 2016 to 2018, he worked as a senior editor at Bandcamp Daily, where he gave an editorial voice to rising indie musicians. His first book, The Butterfly Effect: How Kendrick Lamar Ignited the Soul of Black America, was published via Atria Books (an imprint of Simon & Schuster) and detailed the Pulitzer Prize-winning rapper’s rise to superstar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