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一致的 Stax 音樂製作人

閱讀我們重新發行的艾迪·佛洛伊德 (Eddie Floyd) 的《敲木頭 (Knock On Wood)》封面註釋的摘錄

在 October 25, 2018

在十一月,Vinyl Me, Please Classics 的會員將收到 Knock On Wood,這是艾迪·弗洛伊德(Eddie Floyd)1967年的經典首張專輯,發行於傳奇靈魂音樂標籤 Stax。弗洛伊德是 Stax 最穩定且表現出色的表演者之一,創作了許多熱門歌曲,也演唱了其他歌曲,包括這張專輯的主打歌——這是 Stax 中最大的不屬於奧提斯·雷丁(Otis Redding)的熱門歌曲之一。想了解更多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個標題而不是 這裡的內容。您可以在 這裡註冊

以下是我們專屬的《聆聽筆記小冊子》的摘錄,該小冊子隨我們的 Knock On Wood 版型一起附送。

Join The Club

Jazz, Blues, Funk and Soul
eddie-floyd-knock-on-wood
$45

在2013年,作為PBS的白宮表演系列的一部分,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及其家人和幕僚邀請了一群靈魂音樂家來慶祝孟菲斯的音樂遺產。Booker T. Jones,Booker T. and The M.G.’s的樂隊指揮,帶領像Sam Moore(Sam & Dave的主唱),Mavis Staples,Steve Cropper,Charlie Musselwhite,William Bell,以及Justin Timberlake等演出者,演唱一些Stax時代的經典熱門歌曲。在YouTube的活動視頻中,你可以看到觀眾在壓力重重的白宮裡,盡情釋放自己。然而,有一場表演特別讓觀眾瘋狂;他們離開座位,大聲喊叫,奧巴馬首次在就任總統期間進行了“靈魂拍手”。那是Eddie Floyd和他的歌曲“Knock on Wood”。

“Knock on Wood”是Stax靈魂單曲的完美範例。它有一種你可以跳舞的節拍。它的銅管音色宏大、光亮且完美。這首歌是對一位愛人的頌歌,是在雷陣雨中誕生的,當時Floyd和Cropper在Lorraine Motel中密閉創作,這是一對跨族裔的創作二人組,可能是在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酒店(馬丁·路德·金 Jr. 就是在這裡被刺殺的)。它的節奏裡有音樂歷史,一首No. 1的熱門歌曲,在Floyd演唱的50年後,不禁讓人懷舊,彌合了幾十年的距離。

“Knock on Wood”是Floyd同名首張專輯的明顯重心,這張專輯確立了Floyd作為Stax最穩定的歌曲創作人和演出者之一的地位;在1975年該公司關閉之前,他在這個唱片公司發行了七張完整的專輯,與Johnnie Taylor並列為最多專輯的個人表演者,僅次於Booker T. and the M.G.’s(他們發行了11張)。“Knock on Wood”是1960年代中期Stax最大的熱門歌曲之一,在R&B排行榜上達到No. 1,在流行榜上達到No. 28,這在1966年單曲發行時對於Stax的單曲來說是相當稀有的。許多藝術家翻唱了這首歌,它在多個十年中都是熱門歌曲。“Knock on Wood”讓Floyd永垂不朽,確保他會在每本有關Stax唱片和1960年代靈魂音樂的歷史中被提及。

但“Knock on Wood”從來不是Floyd的單曲;他被帶入這個唱片公司是因為他的創作才能,而不是作為表演者。他與Carla Thomas在她住在華盛頓D.C.時期是朋友,當時他在研究生院,與Al Bell一起創作了“Comfort Me”,這是Thomas的第二張專輯的標題曲(以及Vinyl Me, Please Classics #5)。他錄製“Knock on Wood”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作為Otis Redding — 當時正在廣泛巡演 — 的樣本曲目,以便在他回家時重新錄製。儘管面臨重重困難,這個樣本版本最終成為Floyd職業生涯中最大的熱門歌曲,並讓他從Lorraine創作的靜修期走向永恆的聚光燈下,在發行45年後為在任美國總統表演這首歌,成為這首歌歷史上的插曲。

與60年代前半期的大多數Stax明星不同,Eddie Floyd並不在孟菲斯長大;他出生於300英里以東的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Floyd的音樂事業甚至從更遙遠的地方開始:在1955年,作為青少年的Floyd說服他的叔叔讓他和他一起搬到底特律,那時底特律仍然是一個繁榮的城市,充滿了工作和機會。Floyd很快就組建了一個樂隊;他在抵達城市後不久與珠寶店的同事成立了Falcons。有時被稱為“世界第一靈魂樂團”的Falcons因其跨種族性而引人注目,這在當時是罕見的,但這種情況僅持續到兩位白人成員(Floyd的同事)在Falcons於1956年以Floyd創作的首支單曲未能獲得關注後入伍。Floyd需要成員,便招募了Mack Rice — 之後將創作“Respect Yourself”和“Mustang Sally” — 和Joe Stubbs,四大天王之一的弟弟,作為主唱。該樂隊在1959年獲得了一張超級熱門單曲;“You’re So Fine”賣出了百萬張,並為底特律樂隊在Dick Clark的American Bandstand上表演。當該樂隊在創作後續材料時,Stubbs要求以他的名字在樂隊名稱之前——他們將成為Joe Stubbs and the Falcons——而Floyd和其他成員則回應將他踢出樂隊。Stubbs的替代者是某位將與Floyd的生活永遠交織在一起的人:Wilson Pickett。

根據Tony Fletcher的In The Midnight Hour: The Life & Soul of Wilson Pickett,Pickett從未有過正式計劃加入Falcons-有些說法稱他是Falcons經理發掘的。儘管他在一些最大的熱門歌曲中演唱,但他從未在任何群體的新聞照片中出現。事實上,當他們的經理不斷推動他們要求Pickett成為主唱時,Floyd和其他成員反而力圖讓剛剛移居底特律的一位年輕歌手Marvin Gaye加入Falcons。Pickett對Falcons的貢獻主要是在巡演成員中,因為樂隊在1960年後難以說服任何唱片公司發行他們的單曲,儘管他們1962年的小熱門“我找到了一份愛”(I Found a Love)是由Pickett共同創作的。Falcons從未發行過完整的專輯——儘管有將他們發行的材料與冷僻的歌曲包裝在一起的合輯可供選擇。在1963年,當Pickett單飛並隨後簽約到Atlantic時,該樂隊基本上解散,而Floyd則移居到華盛頓D.C.

在華盛頓D.C.,Floyd與Al Bell共同創立了一個名為Safice的唱片公司,該公司推出了一首名為“Never Get Enough Of Your Love”的Floyd單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這是他作為獨唱者的第三首單曲(他在一家名為LuPine的小型唱片公司發行過另外兩首單曲,但已斷貨)。Floyd的嗓音曾是Falcons中Stubbs和Pickett的和聲,經常發出低音抑或“oohs”,並不是明顯的動態主唱,但他後來獨唱生涯的魅力從“Never Get Enough Of Your Love”起已經顯現:順滑的嗓音,把握節拍的能力,還有他能像回形針一樣彎曲音節的方式。

Floyd在Safice的時光很短;在唱片公司成立不久後,他遇到了Carla Thomas,為她創作了一些歌曲,並收到她的邀請,加入她的孟菲斯,作為Stax的作曲人。當Floyd在1965年到達時,Stax剛開始崛起,成為靈魂音樂的巨頭,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Atlantic Records將兩位人才外派並讓他們在Stax錄音:Sam和Dave以及Floyd的前樂隊夥伴Pickett。Pickett已經錄製了可謂讓Stax進軍靈魂市場的歌曲,資助了接下來的一切。轟動一時的“在午夜時分”(In The Midnight Hour)是在與Floyd的成功類似的環境下錄製的;這首歌是Pickett在Lorraine Motel和Steve Cropper共同創作的,然後由Stax的駐唱樂團在該公司的錄音室錄製。

Floyd在Stax的創作生涯很快開始於1965年;他為Thomas、Otis Redding和其他Stax藝人創作歌曲。但他到達Stax後最初的最大熱門是為Pickett創作的歌曲:“634-5789 (Soulsville, U.S.A.)”,這是一首在R&B排行榜上達到No. 1的熱門,以及一首流行音樂的轟動(Floyd的版本最終會出現在Knock on Wood上)。在“Soulsville”的成功後,Floyd被鼓勵和Cropper在Lorraine多花些時間,這對二人最終創作了四首歌曲,出現在Knock on Wood上,以及Floyd的首張Stax單曲“Things Get Better”,稍後出現在1969年的合輯Rare Stamps上。

正如Robert Gordon在Respect Yourself中所講,Floyd和Cropper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住在Lorraine,並要求在不使用時入住蜜月套房,因為那是酒店裡最大的房間。Floyd從酒店的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獲得“Things Get Better”的靈感(當時可口可樂的口號是“Things go better with Coke”),而一次特別瘋狂的雷陣雨激發了“Knock on Wood”的靈感(雷聲和閃電都是比喻性的,且是實際存在的)。

除了“Knock on Wood”和“Soulsville”,Cropper和Floyd還為Knock on Wood專輯貢獻了“I’ve Just Been Feeling Bad”和“Raise Your Hand”。“Raise Your Hand”以弗拉明戈音調開場,然後轉為搖滾穩定的靈魂節奏。Stax的銅管樂段是整個Stax目錄中的隱藏MVP,特別是在Knock on Wood上。Booker T.在“Been Feeling Bad”中帶來了輕柔的鍵盤音色,這是一首關於因憂鬱而對愛人不好而寫的柔情抒情曲。

Knock on Wood的其餘部分充滿了Floyd對R&B和doo-wop歌曲的新詮釋。他將Fats Domino的巨大且吵鬧的“Something You’ve Got Baby”放慢到接近靜止,讓他好進出。他翻唱的J.J. Jackson的熱門歌曲“But It’s Alright”去掉了原曲的搖滾風味,使之更具靈魂,而他對底特律/費城靈魂傳奇Jerry Butler的“I Stand Accused”的詮釋則移除了原曲的管弦樂修飾,取而代之的是孟菲斯的銅管音色。但最強烈的重塑是Floyd對Tommy Tucker的1964年藍調歌曲“Hi-Heel Sneakers”的完全改編,這在這裡成為一首歡快的靈魂歌曲。

當然,還有“Knock on Wood”,專輯的第一首曲目像重擊你的小腦一樣開場。開場的銅管音爆和鼓聲是Stax音效被蒸餾到完美的本質,這是一種惡劣、強烈、完美的音色,由可能永遠存在過的最緊密的樂隊演奏。如上所述,這首歌從來不是Floyd的獨奏項目;雖然他已經發行了“Things Get Better”,但他的主要重心仍然是在為其他藝術家創作。Floyd想出這首歌的所有特點——他告訴銅管演奏者他想要的音效,並想出了副歌中的“敲擊”聲。當他和M.G.’s完成了“Knock on Wood”的樣本版本的最後潤色時,決定這首歌“不符合Otis的風格”,所以Stax決定將其作為Floyd的下一張單曲推出,而不是給其他人。他的這首歌迅速在排行榜上攀升,並成為美國歌曲集中的標準;從David Bowie(他的現場版在英國達到了第10名)和Amii Stewart(她的迪斯科版本在流行榜上達到了第1名)到Eric Clapton和Michael Bolton都翻唱過這首歌(Otis Redding最終為他和Carla Thomas的合輯King and Queen錄製了這首歌,這是Redding在世時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

Knock on Wood於1967年1月的最後一週發行。“Raise Your Hand”將是僅次於標題曲的最大單曲;它在R&B排行榜上達到第16位(其最終的遺產可能是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被Janis Joplin翻唱)。在1967年底,Stax及其藝術家不得不面對Redding於12月10日的悲慘空難帶來的後果。許多Stax的藝術家都為Redding寫了致敬歌曲——William Bell的The Soul Of A BellVinyl Me, Please Classics #11)在英國與他的“A Tribute to a King”一同打包發行——但Floyd的作品則最具抽象性。在倫敦等待前往喬治亞參加Redding葬禮的飛機時,Floyd坐下來寫下了“Big Bird”,這首最佳精神靈魂歌曲應該在經典曲目中佔有一席之地。

在1968年,Floyd發行了他第二成功的專輯Never Found a Girl,其中標題曲在R&B排行榜上達到第2位(用於Floyd的“You’re Leaving Me”也會在Ollie & The NightingalesVinyl Me, Please Classics #3中出現)。Floyd在1969到1974年間發行了五張專輯,這些專輯均已無法再購買,只有在隨機的Spotify合輯中可獲得(雖然他的Rare Stamps選曲專輯是熱門歌曲合輯中的經典)。Floyd的其他音樂目錄從靈魂概念專輯(1974年的Stax告別專輯Soul Street)到對西海岸女性的全專輯頌歌(1970年的California Girl)。所有這些都是令人愉悅的靈魂音樂專輯,在唱片店日益難以尋找(尤其是一張原版的Knock on Wood尤其稀有且昂貴)。

儘管Floyd從未能超越“Knock on Wood”,但他從未真正消失。他參演了Blues Brothers 2000,與Wilson Pickett同台演出,並不時在英國舉行一些演出,就在80歲的年紀,Floyd表示“Knock on Wood”仍然是美國音樂的組成部分,他知道它將超過他活著的時間。如他在書中對Gordon所說,“一旦你成為那段音樂的一部分,就會直到你死去。就是這麼簡單。”

分享此文章 email icon
Profile Picture of Andrew Winistorfer
Andrew Winistorfer

Andrew Winistorfer is Senior Director of Music and Editorial at Vinyl Me, Please, and a writer and editor of their books, 100 Albums You Need in Your Collection and The Best Record Sto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s written Listening Notes for more than 30 VMP releases, co-produced multiple VMP Anthologies, and executive produced the VMP Anthologies The Story of Vanguard, The Story of Willie Nelson, Miles Davis: The Electric Years and The Story of Waylon Jennings. He lives in Saint Paul, Minnesota.

Join The Club

Jazz, Blues, Funk and Soul
eddie-floyd-knock-on-wood
$45

Related Articles

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當前是空的。

繼續瀏覽
免費運送給會員 Icon 免費運送給會員
安全且可靠的結帳 Icon 安全且可靠的結帳
國際運輸 Icon 國際運輸
品質保證 Icon 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