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微妙但一致的好萊塢敘事是,當音響設備在鏡頭中出現時——特別是當它屬於劇中的反派時——那通常會是一個由單一製造商生產的龐大系統。還有什麼比一座流線型的統一設備塔更能展現良好品味呢?雖然有些音響公司專注於生產單一產品類別,但其他公司則在非常廣泛的學科上表現出色。這些公司會爭辯說,由同一團隊設計、遵循相同要求的設備,其性能會優於從不同方式的公司混合搭配的設備。
關於唱盤而言,這個論點如果有什麼意義,變得更具說服力。對於一個幾乎所有的因素都會影響結果的格式來說,使用那些設計來彼此互動的元件似乎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當然,這與昂貴的唱盤可以使用來自其他製造商的零件來調整性能以滿足你的喜好的想法背道而馳。那么哪一種概念是‘更好的’呢?
為了使這些道理變得明確,我們主要將焦點放在唱盤上,然後簡要地看一下整體系統。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可以為你提供從唱針尖到揚聲器喇叭的一整套系統的公司並不多,而其中許多公司則穩坐高端市場,因此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相關性有限。不過,購買一個整個設備來自同一家公司的唱盤就相對容易,因此我們可以從這裡開始。
在某種程度上,這方面你所能選擇的選擇通常是有限的。大多數實惠的唱盤基本上是由單一公司設計的,唱盤和手臂共同設計且作為一個套件發售。這兩個元件之間的配對非常緊密,以至於在這種固定型號的唱盤上更換手臂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做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唱盤的設置更容易,能可靠地執行製造商所聲稱的功能,並使你能夠購買一個可以讓你最小麻煩地播放唱片的設備。
即便是在這些設計中,也有一部分公司會獨立製造自己的唱頭,而不是選擇其他品牌的產品或讓你自行決定。製作唱頭是一個非常特定的工作,甚至一些非常出色的工程公司都不會自己做。然而,對於那些願意這麼做的公司來說,還是有一些額外的好處。可以考慮手臂的行為並讓唱頭與之協同設計。這也擴展到確保唱頭在唱片上以正確的高度和角度被支撐,而不需要在手臂上調整。以 Rega 這樣的公司為例,這種方法也可以在用戶友好性方面有所建設。如果將 Rega 唱頭連接到 Rega 音臂,你可以使用三個螺栓而不是通常的兩個,這樣就意味著它會自動正確對齊。
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許多公司認為這些優勢也延續到高端市場。Rega 為其旗艦 Aphelion 唱頭和 RB2000 音臂使用相同的三螺栓設計——這組合會讓你花費七千多美元——而且你在最近評測的 Mo-Fi Ultradeck 設備上可以看到,這些設備作為整個唱盤交付,其組裝方式是可以預期的,運作也能符合預期。事實上,隨著價格上升,設計的工程變得更加複雜,你可以合理地質疑,為何你還要冒險組裝一個使用來自不同製造商零件的唱盤?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對於許多人來說——正如每個價格層次都有一種品牌的播放器所展示的那樣——你不會。接下來是,如果你對某些物品感興趣,有些製造商確實是某一特定產品的專家。例如,許多唱頭製造商幾乎不生產其他類型的產品,因此如果你想享受他們的產品,你將不得不冒險進行一些混搭。由於製作類比播放鏈中所有零件的不同需求,許多公司選擇不自行製造所有部件這並不令人驚訝。從這裡看,答案的第三部分是,一旦你決定進行混合搭配,結果可以針對你的特定需求進行量身定制,局限於單一零件來源的想法會感到有些沮喪。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我自己和一位好朋友擁有的兩款名義上類似的唱盤。兩者都是 Michell Gyrodecs,但因為它們執行不同的角色,所以配置不同。我的使用的是來自 SME 的音臂。這具有極其穩定的性能表現和廣泛的唱頭選擇,還有可拆卸的唱頭殼,使其成為測試和評測工作的理想選擇。因此,根據它當時的工作,會有不同的唱頭。我的朋友則有一份真實的工作,不用反覆調整他 Gyrodec 的設備,而是使用 Audio Note 的音臂,配上來自 London Decca 公司的唱頭。連接到同一系統的兩個 Gyrodecs 表現非常不同——這是一種對特定需求的定制,只能通過選擇多個公司的零件來實現。
這些論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對於你的整個系統也是適用的。我使用來自同一家公司的擴音器和數字來源,因為我喜歡能從一個點來控制整個系統,並且我喜歡它們一起達成的性能。由於我家客廳的某一端常常是一片線材、熱量和危險的混亂,我通常不會考慮美學,但我很欣賞擁有一堆精緻的設備能看起來非常順眼,沒有任何理由讓你的設備不既讓耳朵愉悅,又讓眼睛舒服。
同樣,正如有些公司在製造唱頭方面特別出色,還有專門製造擴音器、數字來源、揚聲器等的公司。顯然,從銷售和市場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公司希望你能從他們那裡購買盡可能多的產品,但與業主交談、查看評測和反饋會讓你對誰在特定領域強大、誰又不那麼強大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當然,如果這一切讓你感到冷淡,也有公司可以獨立提供音響系統的每一個零件,並且你可以在知道所有部分將完美融合並運作的情況下選擇它。至於你的聆聽室是否會看起來像一個好的好萊塢壞蛋那樣的光鮮,這就取決於你,但至少你會知道一切都是剛剛好。
Ed is a UK based journalist and consultant in the HiFi industry. He has an unhealthy obsession with nineties electronica and is skilled at removing plastic toys from speak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