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yes 的完美主義傾向目前正在發揮作用:隨著十月發行的 Over & Over,Hayes 正在巡演中,之前還與 The Regrettes 一起進行了一些夏季演出。她最近搬離長期居住的芝加哥,搬到洛杉磯居住。她也有了一個新的唱片公司(Pack Records),並且最近在芝加哥和紐約舉辦了三年來的首次個人演出。數千名粉絲與 Hayes 那感情流露的歌詞以及她充滿魅力的現場表演產生了共鳴。
隨著近期超自白的 Gen-Z 歌詞(如 Beabadoobee、Flower Face、Snail Mail)的湧現,Hayes 的寫作傾向於將內在的焦慮轉化成音樂。但與上述臥室流行音樂藝術家不同的是,Hayes 的作品更具攻擊性——每個詞都帶著嘶啞或咆哮。在尖叫的 Over & Over 開篇曲 “Intro (One Dimensional)” 中,Hayes 抨擊一個拒絕站在她立場思考的伴侶。“這感覺好一維化 / 我們不是無條件的,”Hayes 帶著呻吟結束。而早期的單曲 “Bite Me” 在自我剖析的脆弱和築起高牆的冰冷之間來回擺動。(“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 我害怕答案 / 只是臨時拼湊在一起 / 然後我自我療癒 / 這樣你會喜歡我 / 你現在知道什麼? / 所以他們都可以咬我。”)
充滿低保真、極具吸引力的吉他流行曲調,Over & Over 如同 Hayes 在 Bandcamp 上寫的那樣,“是一個日記,記錄了我過去一年多來的感覺,意識流,內心獨白,散亂的思緒拼湊成完整的歌曲,很多都可以開放解讀,有時我甚至在完成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
事實上,Hayes 無法強調自己的歌曲在 DIY 核心出道專輯多麼意識流,該專輯由Billy Lemos(Omar Apollo、Binki、Dua Saleh、Lava La Rue)製作,Henry Stoehr(Slow Pulp)混音。她說:“這基本上就像日記一樣,你會將每個當下從腦中出現的東西記下來,全部吐露出來。” 為了配合這種音樂上的血淨,Hayes 被高能量、推進的旋律所吸引——這種動態表演非常適合現場演出。“我想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更高能量的藝術家,”Hayes 說。“我喜歡考慮現場演出會如何進行。就我個人而言,我享受在快節奏的歌曲中表演,感覺在舞台上跑來跑去比較好玩。”
這種充滿朋克風的方式可以追溯到 Hayes 成長於芝加哥郊外伊利諾州沃基根時的早期,當時她參加才藝比賽並翻唱如 Paramore 和 Pierce The Veil 等樂隊的情感主題歌曲。來自一個宗教家庭的 Hayes,19 歲時離家,搬到芝加哥,開始活躍於 DIY 音樂圈,並在雜貨店和餐館打了一系列工來支付生活費。在此過程中,Hayes 發行了幾首單曲和 EP,包括 2020 年的 “take it, leave it” 和 2021 年的 There’s Always Going To Be Something。她還組成了一個由其他藝術家組成的選擇性家庭——長期合作的 Lemos 和 Michael Penn II 一起共同創作了 There’s Always Going to Be Something 和 Over & Over 的五首曲目。
此外,Over & Over 代表了 Hayes 的個人和職業勝利,Hayes 去年 12 月開始錄製但必須克服一系列障礙才能完成她的首張專輯。2022 年初,當 Hayes 為 Sunflower Bean 和 Briston Maroney 開場演出時,她意外被前唱片公司解約,並在巡演中失聲。
更糟的是,Hayes 在她的日常工作中被一個爆炸的葡萄酒杯割到手並縫了幾針,導致她一個月無法彈吉他。“這張專輯有很多困難,”Hayes 回憶道。“那是一段相當情感上艱難的時期……我很孤單。實際上花了三個月才恢復。有時我會強迫自己演奏,因為我覺得我需要完成這件事。”
“我很感激它最終痊癒了,因為有段時間它感覺並不對勁,” Hayes 繼續道。“即使縫線已經消失,吉他在我手中的感覺還是不對勁。那真的讓人很害怕。我很高興我能再次使用它,但它確實需要一些調整。”
展望未來,Hayes 最興奮的是能夠再度巡演以支持 Over & Over。她說:“表演是我最喜歡的事情。” “這幫助我度過所有困難。” Hayes 目前也在籌備第二張專輯,內容涉及自 Over & Over 事件以來發生的“完全不同的事情”。“但我喜歡把這張專輯當作我音樂的介紹,” Hayes 總結道。“我把這看作是我希望能有很長音樂生涯的開始。”
Rachel Brodsky is a culture writer, critic and reporter living in Los Angeles. You can find her writing on music, TV, film, gender and comedy in outlets such as Stereogum, the LA Times, the Guardian, the Independent, Vulture, UPROXX, uDiscover Music, SPIN and plenty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