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音樂是為了不被聽見而創作的。你會稱它為「背景音樂」、「電梯音樂」、「學習音樂」。你很清楚它的聲音,但卻想不出一首具體的歌曲。這是你在背景中播放的樂器音樂,YouTube上幫助你學習的連續一小時的循環曲目,或是你在進行單調任務時播放的音樂。這是你在飯店大廳聽到的音樂,帶點爵士風格,稍微活潑,絕對不是憂鬱的,但總的來說,是平淡且不易記憶的。這不是音樂;這是冗長的音樂。
當喬治·歐文·斯奎爾少將在1910年首次發明電話載波多路復用(信號傳輸的方法,無線電波之前的技術)時,最初是用來通過電力將音樂傳輸給聽眾的,但隨著無線電的興起並進入普通家庭,他為此項目創立的公司,線電廣播公司(Wired Radio Inc.),開始轉向商業音樂授權。將“柯達”與“音樂”結合,他在1934年將名稱改為Muzak,而在1937年,該公司被華納兄弟收購。正是在這次收購後,Muzak開始有了更大的想法:Muzak不僅需存在於商店和商業消費場所;它還可以用於其他私人場所,比如理髮店和牙醫的候診室。儘管Muzak擁有來自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龐大曲目庫,要接觸這些受眾卻需要新的轉變,Muzak做出了改變,以迎合他們的需求。
最終,Muzak朝著生產力音樂的方向發展,推出了他們的新“刺激進展”計劃,並開始錄製自己的曲調,配備完整的管弦樂團。這音樂並不是真正用來聆聽的。它是在辦公室和呼叫中心錄製並播放的,設計成15分鐘的段落播放,速度和節拍逐漸提高,以提升工人的生產力。在一個15分鐘段落播放後,將會跟隨另一個15分鐘的靜默。如此循環往復。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聽者疲勞”,並確保音樂中最具生產力提升效果的部分仍能刺激員工。這一做法在40年代和50年代達到巔峰。前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在白宮的西翼播放Muzak,根據衛報的報導,NASA曾在太空任務中播放Muzak以讓宇航員放鬆。
Muzak及其音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依然受到高度歡迎,而直到60年代和70年代,Muzak才開始出現緩慢下降的趨勢。對“前景”音樂和原創創作的需求日益增長——不僅僅是Muzak所知的古典翻唱。其他音樂編排公司則提供了不同的音樂類型,從爵士樂到藍調,甚至是西班牙語的曲調(旨在餐廳中播放)。這一變化對Muzak造成了巨大影響,該公司面臨多方面的壓力。他們的“背景音樂”在日本依然受歡迎,但北美觀眾想要一些不同的東西。Muzak開始提供定制的播放列表,每個顧客都有所不同,但80年代和90年代對音效的需求更高。該公司經歷了多次所有權變更和策略的轉變,影響了其銷售和整體品牌。在掙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Muzak在2009年2月申請破產,其音樂仍然在YouTube和互聯網上被不斷回顧,並且可能深深烙印在一些前端和中層數據及呼叫中心員工的心中。
在2011年,Muzak被Mood Media收購,並在2013年停用了這一名稱。在2017年,Mood也申請破產,後來被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救助,並宣布與音樂授權平台Songtradr合作。一篇2017年的《洛杉磯時報》文章提出Muzak已經回歸,該公司(仍然稱為Mood Media)的重點依然是在策劃播放列表上,“與過去Muzak的普通樂器音樂相對。”Mood Media仍然專注於早年的“刺激進展”理念,現在他們暗示鼓勵購物者多消費。目前,背景音樂系統中似乎還有一絲活力,某個地方還有微弱的心跳。畢竟,某人需要策劃那些你在麥當勞或逛Target時聽到的播放列表。總得有人策劃這些等待音樂的體驗。為什麼不選Mood呢,以前的Muzak就是那種專門用來播放無意義背景音樂的專家,這些音樂在實體店內的公告突然打斷了播放後,你會立刻忘記之前播放的內容?
音樂滲透著每一種體驗,有時,它不會激發任何情感;它只是填補了等待的時間,並為背景補充了一些質感。
我不認識許多生活在寂靜中的人。當我需要專注於重複任務時,我會放上迷幻音樂來保持專注。在讀大學時,我在閱讀時聽器樂音樂有助於我記憶。分手後,我會放上悲傷的音樂,或者當青少年時期我喜歡聽的情緒搖滾音樂。當我只想輕鬆地聆聽以幫助我專心於當前任務時,我會放上咖啡館爵士樂或輕鬆的放鬆節拍,營造一些遙遠但富有成效的氛圍。
根據Know Your Meme,一個可信的迷因信息來源,最早的“chill beats”播放列表於2013年4月23日由Chillhop音樂頻道上傳至YouTube。在有了即時直播的YouTube廣播選項之前,該播放列表獲得了超過280萬的觀看次數。
從那時起,“lo-fi hip hop beats to chill/study to”現象持續增長。我在電車上看到一個女孩穿著印有這個短語的T恤,當我欣喜地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迷因時,我對她說我愛這個,毫不諷刺。這些迷因不斷涌現,而在YouTube上搜尋“lo-fi beats to chill to”會產生數千條回應,其中大部分是直播的迷你24小時廣播站,聽眾可以隨時收聽不間斷的chill beats,所有標題都暗示了可以在聆聽時做的活動,主要圍繞輕鬆、學習和放鬆。它們似乎主要針對高中和大學學生,標題建議在聆聽時做功課,某些播放列表則更偏向工作。
這些播放列表和混音中的曲目充滿爵士風格,富有靈魂,並且大多是器樂曲。因為沒有歌詞需要注意,所以這些播放列表中策劃的音樂有利於集中思考——沒有詞語分散你的注意力,偶爾的聲音樣本更像是用作樂器,而非歌詞陳述。
在ChilledCow頻道上,集中聽眾最多的直播,每次平均有16,000名聽眾。其中“beats to study/relax to”一個,幾乎每次都男4,000聽眾在收聽。一個2018年的兩小時混音被收聽超過1600萬次。另一個2016年在Chillhop上傳的兩小時混音有超過2700萬次播放。顯然,人們在聽並有所反應。“這是為那些需要專注於工作、學習或僅僅享受真正輕松氛圍的人準備的,”描述中解釋道。評論表明,人們確實在使用lo-fi beats來學習:“[F]期末考試的人們,我們是一起的,”YaBOIFulcsi三個月前這樣感慨。“[T]作業只是一時的,成功則是永恆的![N]現在該工作,停止滑動![Y]你可以的!”Abbie Schmidt這麼說。甚至有一位教育工作者C W也參與其中:“我每天在教室裡輕聲播放這個,這讓我的學生們平靜。他們喜歡,而我也喜歡!”
兩種音樂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lo-fi beats”是否成為新的Muzak?根據保加利亞精神病醫生喬治·洛薩諾夫,他在1960年代一直熱衷於找出音樂與記憶之間的關聯,有一種音樂類型確實能幫助我們保留更多信息。當然,這是古典音樂,但必須是特定類型的音樂,並且你必須在學習過程的某些時期聆聽。那麼,為何Muzak真的有效——慢歌曲早上開始播放,然後隨著一天的進展速度提高。而lo-fi beats播放列表似乎沒有這樣的組織;所有曲目的速度和節奏相似,顯然,人們不能以某種方式組織它們,因為根本無法知道誰在何時何因聆聽播放列表。
這些lo-fi混音和播放列表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運作的方式似乎與Muzak相似,但不那麼極端。策劃這些播放列表和混音的人不會混合所有內容以提供無法分辨曲目結束的連續聆聽體驗。相反,每首歌都有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每首歌都在開始前漸漸淡出一兩秒的靜默,在曲調中提供一些變化,為聽眾提供在閱讀之間的自然間歇。
隨著Muzak似乎消失,電梯音樂變得空虛(有趣的是,Muzak實際上並沒有為電梯創作音樂——但它們的爵士古典風格卻成為這類音樂的同義詞,特別是在豪華高檔的建築和酒店中),似乎出現了一個需要填補的空白。Muzak的衰退是對更具侵略性音樂的呼聲,這種音樂需要忠實的聆聽和參與,而它提供的普通樂器音樂無法與之競爭。Mood Media現在策劃數百個播放列表,提供已存在的輕鬆音樂,lo-fi beats YouTube頻道的運營方式也相似。隨著世界四周逐漸燃燒,為何我們不想抽身,不必一次專心注意呢?lo-fi beats給了我們機會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工作、輕鬆、放鬆、睡覺、學習——由你決定。它只是提供了背景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