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初中时的一个圣诞节收到了一把贝斯吉他,这份礼物包里还附赠了一些课程,课程的老师是一位长发的二十多岁的金属乐手,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讨论后化妆时代的KISS,而不是真正练习五声音阶。我在那个年纪就能清楚地看到,乐队生活并不适合我,无论我与朋友们一起去多少次公路旅行,我都不会有巡演的感觉。幸运的是,还有像詹姆斯·马库斯·哈尼的Austin To Boston这样的巡演纪录片来填补我的空缺。
这些音乐家,即使是来自海洋彼岸的,也都带着悠闲的威士忌品味的阿巴拉契亚风格,但每个人都为这个高质量的巡演增添了不同的特点。Nathaniel Rateliff是这群音乐家中历练最长的一位,付出了数不清的巡演里程。他受到了适当的尊重,而由于他们实际是在他的后院,相对而言,他的故事得到了最多的展现,尤其是在巡演停留在他的童年家乡时,我们得以和他一起回忆那个父亲在车祸中去世的十字路口。Rateliff对此只是有些无奈地耸耸肩,简单地说出真相:“……生活有时就是这么短促。”
在这些乐队之间,建立了一种明显的友谊。如果说Nathaniel Rateliff是影片的情感和职业锚点,那么The Staves这组三个声音优美的姐妹,则为Austin To Boston提供了翅膀下的空气,以其激昂的和声为片子增添色彩。他们在一个与那首歌同名城市不远的巡演站上对Sufjan Stevens的“Chicago”的演绎是这里捕捉到的现场亮点之一。我永远会为这一点感到嫉妒,音乐的语言让这群人紧密相连,随时都会自发唱起歌来,就算没有摄影组跟着,他们也会随心所欲地唱起乔尼·米歇尔和鲍勃·迪伦的经典曲目。大家在充裕的空闲时间里聚在一起,享受这种美妙的音乐交流。正是这种轻松的时刻,让这部影片变得非常值得观看。
然而,音乐的确是关键,演出精彩且镜头捕捉得很好。他们选择拍摄的场地与音乐家发出的声音之间有着完美的匹配。Austin To Boston是一部轻松的小影片,时长稍超过一小时,尽管它不太可能给你带来关于外面巡演生活的新启示,但它确实是一次极其舒适的体验。